甘肃红色印记 | 陇东地区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国共两党在陇东的地方政权逐渐消除对立局面,开始团结合作抗日。1937年2月,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在国民党甘肃省政府第三行政公署所在地西峰设立了联络处。5月,中共中央为落实向国民党提出的愿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的承诺,尽快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撤销中共陕甘宁省委,成立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7月,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战爆发的形势变化,在国民党统治区庆阳建立了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的中共陇东特委,对外称“陕甘宁边区政府驻陇东办事处”。8月,陇东特委又建立了中共西峰工委,对外称“八路军驻西峰办事处”。至此,陇东地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局面正式形成。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当局。按照国共两党的商定,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9月22日,国民党通过中央通讯社发表搁置已久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的合法地位。共产党的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林伯渠任主席,张国焘任副主席,边区首府延安。10月1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33次会议通过决议,承认陕甘宁边区,同时划定陕甘宁边区政府直接管辖范围为包括陇东庆阳、合水、镇原、正宁、宁县、环县在内的23县,总面积1296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随即对边区行政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在陇东设立庆环分区,辖华池、环县、曲子、固北等县。在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所辖陇东各县实施抗日民主政治制度,开始由苏维埃政府向抗日民主政府过渡。根据《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等法规精神,庆环分区所属的曲子、环县、华池、固北等县和关中分区所属的新正、新宁等县,按照普遍、直接,平等、自由的原则进行了普选,选举产生了有各界抗日进步人士参加的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到11月,相继完成了由工农苏维埃政权向抗日民主政权的转变。
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中央政府实行国共合作、对日作战方针,陇东地区的国民党地方政权也基本上采取同中共陇东地方政权团结合作、共同抗战的态度。1937年11月28日,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祖在给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陇东行政区)专员罗人骥的电报中说:经过与中共代表谢觉哉商定,“经边区政府编组乡镇,由人民正式选举负责人员之地区,暂归边区政府管辖。其未编组各地,即由各县政府分别整理编组保甲”。国民党军政部还将陇东庆阳、合水、宁县、正宁、镇原、环县等6县划为八路军“募补区”。在国共合作期间,陇东各县归边区政府直接管辖,为国民党当局承认,“均属八路军的后方,军民协作相安无事”。中国共产党为避免摩擦,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大局,允许庆阳、合水、镇原、宁县、正宁等县保留国民党地方政权,由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在西峰设立的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陇东地区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果,为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抗日战争时期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在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下,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民主建设,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为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发展,为保卫和巩固陕甘宁边区的西南大门,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安永香)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第一卷
相关新闻
- 2021-11-25陈睿: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主旋律
- 2021-11-25张维为:中国全媒体时代的探索具有全球意义
- 2021-11-25丁伟:为正能量找到“流量密码”
- 2021-11-25甘肃:税收服务"一带一路" 助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