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高校综合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陇东香包刺绣:母亲的艺术与智慧

21-09-07 15:1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专题】兰州大学第十一届新闻学子重走中国西北角

  庆阳香包刺绣是中国传统女红技艺,它是女性的创造,柔美且坚韧,承载着她们细腻的情感。在进入文明社会后,家家户户的妇女从小接受刺绣文化的熏陶,最显著的特征是母传女,婆传媳。

  为了生活的美好,她们的双手从未停止过创造。从远古到当下,穿梭于针线的指尖依旧可以触摸岁月的绵延悠长,可以感知美好情感的转换,它凝结着母亲的艺术与智慧,展现着母亲的坚韧与勇敢。

庆阳香包 庞家瑞/摄

  守护

  对于刘兰芳来说,故乡是一种难以忘怀的色彩,跟着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绣花,是刘兰芳童年的回忆。“我看着母亲一会儿就一丝线绣出来美好花瓣和叶子的时候,我就非常崇拜我的母亲,她在油灯下绣鞋袜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出现。”

  刘兰芳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绣制的传承人,地道的庆阳人。从小便跟着外婆和母亲学得一手好针线活儿,做香包对于她来说是最享受的事。第一次尝试绣鞋垫的经历彻底激发了她对香包刺绣的热情,从此“不能自拔”。

  2002年,刘兰芳和丈夫创办了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她逐渐有了知名度,她的香包被越来越多人熟知,走出了国门,她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非遗传承人。

  在刘兰芳看来,香包承载的是几千年的母性光辉,是一个女性对她父母和孩子浓浓的爱,是对一个家庭的守护。她说:“如果没有这种爱,没有感恩之心的话,她的作品也是不美好的。”她开始琢磨,这种承载母性温度的手艺还能做些什么?

  “我的梦想就是能够带动我周围的人,她不外出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能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怀着这种信念,她成立了香包作坊,带领家乡的姐妹们一起做香包、卖香包,让那些留守母亲不离土不离乡就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她的香包作坊也进入了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产品的目录。

刘兰芳正在画图 庞家瑞/摄

  刘兰芳的长女跟随母亲研究庆阳民间民俗文化,从事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多年。儿子学习的是非遗管理与保护专业,这位母亲通过代代相传去守护香包刺绣的传统。

  2015年,她应邀赴美进行非遗巡展,在向美国学生展示香包刺绣技艺,讲述中国妇女创业致富的故事时,她意味深长地说了句:“每个母亲都是一位伟大的设计者。”这句话让台下的人为之动容,他们从刘兰芳的口中了解到中国家庭的母亲都是伟大的设计师,她们心存大爱,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母亲的形象。

  绽放

  女性常常借用刺绣传递她们的情感,刺绣就像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着她们的勤劳与责任、坚韧与慈爱。香包刺绣在母女之间传续,也被称为“母亲的艺术”。

  1966年,白淑方出生于庆阳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她12岁就开始学习刺绣,为家中的弟妹绣制鞋袜衣物,也为村里即将出嫁的新娘绣制枕头和佩饰。“我真的是很喜欢,我妈妈做的时候,我看着学。”大概是这份热爱,让她有了最初的积淀。

  大部分的农村女性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到了差不多的年纪,结婚、生子,这唯一的生活轨迹,让她们回归到平淡的家庭生活。然而一场意外,打破了宁静,“他走的时候,我们欠了很多债,还有两个孩子要抚养,我都不知道以后的路怎么走。”那一年她28岁,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白淑方却不甘于被命运安排,“我要赚钱养家,我要管理好这个家。”她尝试了很多工作,最后让这个家富有起来的是她小时候和妈妈学的刺绣。

  经过多年单打独斗,白淑方在2012年成立了属于自己的香包刺绣公司。2014年,她将香包带到了白俄罗斯,“他们喜欢我们的刺绣,而且还很震惊,他们没想到绘画还能绣在这些东西上。”说到这儿,白淑方的脸上洋溢出自豪的笑容。从此她的香包开始了跨国之旅。

白淑方 苗文婷/摄

  她深谙一位母亲的不易,当她的事业在海外风生水起时,也懂得饮水思源。有些女性正在经历着她以前的难处,“这些母亲为了带孩子没办法外出工作,我想着能够尽量帮助她们。”她亲自教会农村母亲们这门手工艺,鼓励她们加入自己的团队。

  大多数农村留守母亲,在日复一日的家庭琐事中逐渐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白淑方为这些母亲提供的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寻求自身价值的绳索。她开设手工艺制作培训班,建设新厂房,带动身边170余农村母亲季节性就业,让她们兼顾家庭的同时能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白淑方香包公司荣获的荣誉 庞家瑞/摄

  小小的香包里也藏着母亲的智慧。2020年,疫情期间,白淑方将中草药和香包结合,带领这些留守母亲在家中制作了一批防疫香包,挂在自己孩子们的胸前,捐献给当地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学校里的师生,以她们独特的方式为防疫工作献出一份力。

  如今,白淑方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儿媳妇,儿媳妇闲暇时也会教自己的两个女儿制作简单的刺绣。就这样一代一代,让庆阳香包在家庭女性间传递,用母爱温润了家的情感,更呵护着家庭生活,在传承中绽放魅力。

  重生

  西峰区繁华的大十字,每天都涌动着为了生计奔波的人群,而在这里一间仅有两台老式机器的作坊,是金亮亮梦想起步的地方。对于刘兰芳来说,香包刺绣是母亲的设计与艺术,而对于金亮亮来说,香包是一位母亲的坚持与重生。

  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金亮亮的起跑线未免太过沉重。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在深夜一边绣香包,一边照顾孩子们,白天就骑着自行车去不同的集市摆摊卖香包。但是她依然心怀希望,她想用这门手艺养活自己,养活孩子,她不得不挺直脊背,继续前行。

  如今的金亮亮已经拥有两间一百平米的铺面,她亲自设计的香包带着她的思想,带着她对孩子们的情感,带着她的温度,带着她的美好寓意,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欢迎。她的坚持换来了重生,一切都在越来越好。香包刺绣见证了她的辛劳,然而辛劳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家的责任,是对孩子们爱的诉说。

  用手艺来创业,用新的方式守护故土,她们把自己的手艺变成事业,结识了更多朋友,还因此获得了很多来自社会的帮助。小小的香包散发着草药的香气,也将庆阳女性的手艺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既然故土难离,她们就在这片土地上挖掘新的价值,寻找新的生存方式,这是庆阳女性的努力,也是女红技艺的一次机遇。

  (作者庞家瑞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杜兴彦、周兆瑜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一会一节”精彩回顾】经贸文创:推动互利共赢 扩大丝路红利 【“一会一节”精彩回顾】经贸文创:推动互利共赢 扩大丝路红利
  • 甘肃千年马蹄寺石窟群启三维数字重建 甘肃千年马蹄寺石窟群启三维数字重建
  • 【城事】兰州:“双减”落地 让孩子更快乐 【城事】兰州:“双减”落地 让孩子更快乐
  • 新视角下甘肃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新视角下甘肃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 【群文视野】触摸文物中蕴藏的诗意 【群文视野】触摸文物中蕴藏的诗意
  • 【文化视点】在西和寻找织女的故乡 【文化视点】在西和寻找织女的故乡
  • 白衣天使 逆风绽放——记第48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庆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脱亚莉 白衣天使 逆风绽放——记第48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庆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脱亚莉
  • 甘肃省举行庆祝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 甘肃省举行庆祝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接地气 有人气——甘肃省讲师团系统创
2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四川战旗村
3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张掖:戈壁
4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蜀绣大师孟
5   省法院及直属法院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环节
6   平凉森林消防员与死神赛跑勇救落水女子
7   张掖市首起洗钱案在山丹县法院公开审理
8   【“一会一节”精彩回顾】经贸文创:推
9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记者手记:
10   2021年甘肃省“园丁奖”先进集体和先进
11   张永霞王国先会见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
12   天水花牛苹果品牌推介暨产销对接系列活
13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七年风雨扶
14   甘肃是我心灵的故乡——访敦煌学者冯培
15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党外知识分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