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徽县:“厕所革命”助力乡村振兴
原标题:徽县:“厕所革命”助力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
“厕所革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省各地科学施策,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有声有色。
因地制宜 使“方便”更方便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有四边。一米多高的矮墙圈起来的露天旱厕,到了夏天,臭气熏天,苍蝇蚊子到处都是——这曾是原来徽县不少农村“土茅房”的真实写照,也成为当地农村挥之不去的民生痛点。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也关系着农村的文明新风,自从我省实施厕所革命以来,昔日的旱厕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夏日,记者行走在徽县伏家镇、榆树乡的村庄,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硬化路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走进伏家镇贺店村村民魏斌家里,整个庭院干净整洁,一座地面平整、通风透气、崭新的无公害卫生厕所坐落在庭院的一角。
“家里原来的厕所是用木头简单搭建的,卫生不好,到了夏天味道大、苍蝇也多。”魏斌边笑边推开他家的厕所门说,“你瞧,现在厕所里不仅贴了防滑瓷砖,还安装了电灯、洗手盆,一按冲水很方便!”
据悉,该村是徽县“厕所革命”的试点村,建有配套建设的污水管网,每家每户都有小型简易的化粪池,这使得魏斌一家使用水冲式厕所成为可能,但我省各地气候各异,地理、经济发展水平、群众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推进“厕所革命”不可能全部采用水冲式厕所。
省农村农业资源服务总站站长李刚介绍说,我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在干旱山区、高寒地区及偏远、群众居住分散的村庄,推广卫生旱厕;在城镇、城郊污水管网覆盖到的农村,推广水冲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在川道地区、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推广三格化粪池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在水川区等具备水冲式厕所建设条件的地区,引导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有条件的尽可能入室。通过改造提升、改建达标、配套新建等多种方式,稳步推进我省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2019年以来,全省共实施农村户厕改造113.7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18年底的10%提高到2020年底的33.2%,实现97.8%的行政村建有卫生公厕。
庭院靓丽 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自“厕所革命”开展以来,我省始终坚持把“农村户厕改造”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推进,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落实,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进位、全力推进。
李刚进一步介绍说,为保障“厕所革命”的顺利实施,我省各县(区)结合本地财政实际情况,统筹多方资金,为积极参与完成改厕的农户实施奖补。同时,改厕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主体,改不改、如何改,都由群众说了算。还通过宣传动员、示范引导、激励推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改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据测算,农民群众累计投工投劳126万人次,自筹资金5.7亿元。
“以前多数农户家的厕所就建在猪圈旁边,苍蝇蚊虫乱飞,整个巷道里臭气熏天,严重影响我们的村容村貌。现在新建了卫生厕所,不仅有效清除粪便对环境的污染,还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和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徽县榆树乡副乡长张锋涛说。
榆树乡杨河村通过打造村庄漂亮、庭院漂亮、道路漂亮等工作思路,用绣花式功夫推进厕所革命,经过几年的努力,厕所革命取得了点上的突破、线上的延伸和面上的覆盖,使榆树乡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认知度不断提高。
农村改厕既是“里子”工程,也是“面子”工程,在厕所革命的推动下,昔日农村厕所踮脚尖、捂鼻子的历史一去不返。如今,经过提档升级后的厕所,内部设施更加齐全。同时,也扮靓了庭院,有效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
张锋涛说:“以前,我们这里虽有好景,但是由于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旅游产业成了纸上谈兵。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如今杨河村随处都是景,3D墙绘、仿古凉亭、百里樱花大道、竹韵长廊、花海长廊,吸引来各地游客观光打卡,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助推了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
循环产业 让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以厕所之“点”带乡村振兴之“面”,“厕所革命”不仅仅带来文明习惯上的改变,也带来健康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随着“厕所革命”的推进,我省多地农村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和污水处理工程。不但村民厕所干净了,粪肥还能高效地为农业所用,构建起“厕所革命”循环产业链。
走进位于徽县银杏树镇宏化村的徽县犇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只见一座12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罐矗立在肉牛养殖圈舍旁边,该镇副镇长李建刚介绍:“2019年该公司建成了这个沼气工程,除消化处理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外,还辐射带动周边伏家镇架山村,银杏树镇宏化村、高墙村、刘河村等2个乡镇4个行政村共1200余户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
“收集的粪污灌入沼气池,经发酵处理后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发电,沼液、沼渣用于农业生态园经济林肥料需求,年消纳量在9000余吨。”李建刚介绍,去年该公司确立了集种植有机蔬菜和经济林果采摘观光一体化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大型沼气工程,开展“三沼”综合利用示范推广,建成了三沼综合利用有机蔬菜种植大棚,种植不同品种的桃树和樱桃树,发展采摘观光农业。
今年该公司流转养殖场周边土地1000余亩,利用沼肥种植饲料玉米,通过以牧草促养殖、以养殖建沼气、以沼气发电、沼肥促果蔬、牧草产业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带动当地多元化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我省聚焦循环产业,坚持将农村改厕与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一并考虑、一并建设。在积石山、漳县、徽县等17个县区进行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建设,成功探索出二次发酵池、隧道式中小型沼气工程、第三方专业化运营等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朱宝莹点评说,通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既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又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生产资料,实现各方多赢,有力促进区域环境进一步提升,持续为乡村振兴添彩赋能。
相关新闻
- 2021-06-15“小厕改”助力“大振兴”——甘肃省“厕所革命”观察之八
- 2021-06-08探索长效管护之道——甘肃省“厕所革命”观察之七
- 2021-06-07从“改掉味”到“改到位”——甘肃省“厕所革命”观察之六
- 2021-06-03巧解“寒旱”之难——甘肃省“厕所革命”观察之五
精彩推荐
-
甘肃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在兰举行 尹弘讲话 任振鹤主持 欧阳坚孙伟等出席
-
尹弘同甘肃省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和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座谈时强调 牢记殷切嘱托 创造崭新业绩 当好榜样标杆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
任振鹤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
讴歌“当代愚公”致敬建党百年 话剧《八步沙》晋京首演大获成功
-
甘肃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在兰举行
-
2021年津企陇上行暨产业合作座谈会在平凉召开 产业合作签约128.44亿元
-
全国两纲实施终期评估检查甘肃省妇儿工委工作汇报会在兰州召开
-
图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甘肃引起热烈反响,他们表示这样干!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