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元古堆村: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华章
通讯员 吴鲁 李萍 任存军
元古堆村曾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喝的是“黄泥汤”,走的是“羊肠路”,住的是茅草房,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有1465.8元,贫困发生率高达57.3%。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元古堆村视察,作出“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从此,在党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元古堆村牢记嘱托、砥砺奋进,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10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后荣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中共甘肃省党史教育基地”、“定西市文明村”“定西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渭源县党团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全省“艺术创作与研究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说起村子里的变化,元二社村民王永林有着自己别样的感触。“以前吃的水都是泉水,走的是烂泥路,用的电电力不足、灯也不怎么亮、住的房子是土坯房。这几年我们走上了柏油路,用上了动力电 ,吃上了自来水,住上了安全房。”
对于今后的打算,他高兴地说:“去年,我在村上的羊肚菌专业合作社里一边务工,一边学习羊肚菌的种植技术。今年,也想自己尝试着种了三个棚的羊肚菌,想是通过发展产业来增加家里的收入,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
近年来,元古堆村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走多元产业发展之路,培育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劳务输转、等7大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旅游观光”的致富新路子,为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元古堆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有效载体,以“乡风文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邻里互助、敬老爱老等志愿服务,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全面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
元古堆村元四社新选的社长李有禄说,“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群众穿的衣裳比以前好多了,吃的也比以前好多了,蹲在墙根晒太阳的人也少了,特别是人的精神面貌么和以前没法比,给人的感觉就是洋气。”
占地300亩的梅花鹿养殖基地更是备受游客青睐,让游客充分感受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加之独特的红色资源和迤逦山光水色,使大家真正体验“走红色振兴路、游山水田园景、吃生态养生餐、住别致农家院、享民俗欢乐情、购特色农产品”的乡村旅游新模式。
“开发旅游以前,村里只剩老人孩子。现在,年轻人都回来了,我们在自家门口搞旅游,一个月收入也不错,以前这种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元古堆村党支部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带领全村人民乘势而上,开拓进取,通过发展羊肚菌、乡村旅游、百合种植等特色产业,奋力谱写元古堆村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华章。
相关新闻
- 2021-06-24西和:农村改厕 助力乡村振兴
- 2021-06-24康县:文明家园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 2021-06-23高台:集聚人才活力 助推乡村振兴
- 2021-06-23会宁:高标准农田建设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