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四院士为甘肃能源绿色发展把脉定向
原标题:“双碳”目标下,四院士为甘肃能源绿色发展把脉定向
贾凤安、韩旭杉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能源电力行业加快实现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能源燃烧是我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要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关键是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尤其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大屏障,资源、区位和通道优势显著,特别是风光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量达2亿千瓦,具备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开发的优越条件,这是甘肃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按期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的经济支柱产业的关键所在。
在“双碳”目标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战略背景下,甘肃新能源装机规模必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有利契机,这是甘肃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电网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是重要的网络平台,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是电力系统碳减排的核心枢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甘肃电网具有西北区域电力电量交换枢纽中心区位优势,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是实现甘肃省能源转型的重要“纽带”。
为积极应对“双碳”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策划了“院士看国网甘肃电力“活动,走访了4位资深院士,旨在借助院士视角,为国网甘肃电力和甘肃电网更好服务甘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把脉定向,出谋划策。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
图为国网甘肃电力副总经理路民辉走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建议:电网企业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发电企业、广大用户的沟通协调,主动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在规划电源的同时,统筹考虑电网建设和负荷配套,努力做到新能源建设“发出来、送出去、用得上”;要利用好祁连山脉水资源,在建设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抽水蓄能电站,最大限度解决好新能源送端电网调峰调频调压等问题;要积极推动氢能综合利用,氢能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通过把富余电力电量转化成氢能送出去,可以尝试在新能源富集地区率先建设示范工程,努力把“西电东送”变为“西能东送”;要深入研究新能源占比高,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的电网变化特性,充分发挥包括新能源企业在内的电力电子设备快速响应特性,综合施策解决好电网特性变化问题;要研究在新能源送端电网建设直流电网的可行性,用直流电网把西北部的风电光伏和西南部的水电综合利用起来,在送端电网形成“风、光、水、火”互补,为新能源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建议:甘肃农业技术进步潜力巨大,农业发展对能源有很大需求,可将甘肃农业大省和新能源大省特点结合起来,用新能源发展推动农业技术革命,用农业生产负荷有效消纳新能源,探索出一条适宜于甘肃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充分肯定了国网甘肃电力提出建设电力系统理论研究实证验证基地的设想。他建议,一要进一步开展科学系统的论证研究,找准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二要主动协助政府部门拿出实施方案,基于“双碳”目标实现,从技术成熟度、投入产出比、社会承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为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量化的实施方案和支撑;三是在国网甘肃电力提出八大研究方向基础上,充分了解存量水电的调峰调频能力,发挥好水电的调节作用,同时对甘肃电网负荷调节能力进行深入研究,真正实现荷网源储协调控制;四是要准确预判新能源发展不同时期对电网带来的影响,努力做到电网、电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五是建议新能源侧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并积极争取出台配套的相关政策。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
中国工程院薛禹胜院士建议:一要建立电网精准模型,在不可复制的电力系统变化过程中如何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读懂故障特征信息反映的内容;二要提出一种新的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将最复杂问题简单化,用精确模型验证简化模型的思路,快速找出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并实现对电网是否稳定的量化分析评估;三要破解电力系统的新问题新挑战,必须要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国网甘肃电力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将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借助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创新引领作用,帮助国网甘肃电力在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实现“双碳”目标工作部署上,做出科学决策,助力甘肃电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国网力量。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