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下好发展动能"先手棋" 打出改革"组合拳"
原标题:【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下好发展动能"先手棋" 打出改革"组合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5日讯(记者 杨淼)改革,始终是国家级新区的生命线。近年来,兰州新区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优化发展环境、凸显发展优势、汇聚发展动能的“突破口”和“先手棋”,聚焦“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目标,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环节、各要素,打出了一套有利于吸引市场主体、快速配置市场资源要素、更好服务群众的改革“组合拳”。
据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李伟在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活动甘肃兰州新区云座谈会议上介绍,兰州新区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市场主体年均增加30%以上,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50%,2017年至2020年GDP增速连续四多年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一。
在行政改革方面,兰州新区先行先试开展了新区机构改革,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探索了经验。具体来看,坚持“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原则,调整压减管理层级、优化机构设置,精简县级机构26%,整合7个产业园区为3个区域性园区,撤销除教育、卫生以外的管理性质事业单位,机关部门内设科级机构削减51%,机关干部精简50.8%,全部充实到园区、街道、社区一线,提升园区服务企业、街道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同时倒逼管理部门服务市场主体中提升业务水平、优化管理服务、增强创新活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人事管理方面,兰州新区坚持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做好“考、引、培、聚、用”五篇文章,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发展新高地。李伟在介绍是特别提到了“考”的效能,具体来看,是以实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工资、绩效考核,建立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整、职称竞聘、评先选优、人员辞留“六挂钩”,同级同岗月绩效工资最大差距达35%以上,有效增强干部危机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兰州新区发挥新区优势,聚焦市场主体最困扰、群众最忧心、制约发展最突出的体制机制障碍,学习借鉴自贸区、其他国家级新区和发达地区改革经验,全面开展系统集成改革,将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新区最强“软实力”。在深化各类项目审批改革中有的放矢,尽量简化工作,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除此之外,李伟还介绍了兰州新区在市场要素配置、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投融资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农业农村改革及空间规划等方面的改革新举措,充分发挥了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形成一批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为全省改革创新做出示范、树立榜样。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