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宁县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纪实
原标题:点燃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宁县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纪实
记者 李建强
近年来,宁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插翅助飞。
目前,全县257个行政村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达到123个,其中5万元以上的29个,10万元以上的13个,50万元以上的3个。
选优配强 能人治村
前段时间,宁县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了换届选举,经过党员群众的民主推荐及组织考察、公示,宁县15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脱颖而出,从公示的年龄和知识分布来看,一批学历高、年轻化、会管理的干部被充实到基层管理队伍当中。
“乡村换届选举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力选优乡村基层班子、实施能人治村,带领群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宁县县委组织部党建办公室主任王永刚说。
近年来,宁县坚持把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举措,深入推进“好人治村、能人强村”工程,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拓宽用人渠道和选人视野,大力选拔懂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优秀人才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采取群众推举、个人自荐、上级选派等多种方式,着力选拔思路活、眼界宽、带领群众致富的各类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配强“两委”队伍。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重点加强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帮助村干部增强经营产业、发展经济的能力水平。
因地制宜 创新模式
早胜镇寺底村采用“村‘两委’+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村集体和合作社分别入股30万元,按照海升苹果“三高五化”的标准,建成高标准的“海升苹果”示范园52亩,间作套种西瓜,果园盛果期,年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焦村镇任村由党支部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建办康盛工贸公司、恒瑞康药业公司和民生建材厂3家企业,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多万元,还安置了周边剩余劳动力240多人,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近年来,宁县紧密结合各自优势,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思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创新模式,积极发展,增加收入。目前,全县基本上形成了6种比较好的发展类型,即现代农业型、商贸流通型、文化旅游型、招商引资型、资产盘活型和服务创收型,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遍地开花”。
此外,宁县还依托精准扶贫专项资金,为每村融资30万至100万元,重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帮助破解启动资金短缺的难题。
党员带头 全员参与
“我们通过‘党支部+企业’和‘党支部+合作社’带头引领,成立村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产品储存、包装和销售等一体化服务的同时,建立利益分红机制、财务监管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障村集体和入社农户的利益。”中村镇党建办主任梁佳说。
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宁县坚持突出党支部的主导地位,探索推行“党支部+”的发展模式,着力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进来,通过参与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实现利益共享、共同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不断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逐步形成“党建引领、支部主导、党员领头、群众参与”的发展格局,改变过去“干部热、群众凉,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
该县还通过组织乡村干部相互座谈交流、参加辅导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乡村干部深化思想认识,探讨实践经验,借鉴先进模式,进一步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形成齐心协力、合力抓促的良好局面。
相关新闻
- 2021-01-14庆阳宁县:冬闲农不闲 种养不停歇
- 2021-01-13宁县米桥镇香包产业带动千名妇女增收70万元
- 2021-01-05宁县 特色种养助农增收
- 2021-01-04幸福花开节节高—— 宁县“十三五”以来脱贫攻坚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