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看!红湾村的华丽蜕变
通讯员 牛丽娜
宽敞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村前村后干净整洁,农家小院美观气派,文化广场上不时传来说笑声……几年前还是贫困村的土高山乡红湾村,如今正蜕变成宜居、宜业的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红湾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通过扶持鼓励农户自己发展主导产业、规范合作社建设以及劳务输转等方式,确保了 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让贫困户稳定脱贫,在2020年九月份红湾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土高山乡红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向武说。
过去的土高山乡红湾村,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技术缺乏科技支撑,产业结构单一,以至于长期一段时间处于贫困之中,很难实现脱贫致富。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红湾村重点围绕肉羊养殖、小杂粮种植,抢抓“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机遇,推广“1+N”产业增收模式,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作为实现全村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红湾村老百姓用双手托起了自己的致富梦。高质量完成了贫困村退出,实现了贫困村的华丽蜕变。土高山乡红湾村村民任进玺满脸幸福地说:“这几年的养殖确实好着呢,经济条件都好了,生活水平也改善了,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的共同致富,必须要示范带动,要有一个或者一批有眼光、有胆识、懂经营的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红湾村十分注重“带头人”的培养,村上通过大力发展合作社,让更多有意愿但无劳力的贫困户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肉羊养殖,这样不仅盘活一局“死棋”,而且有效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确保了全村老百姓有收入,能致富。
多元“造血”叩开生产致富门脱贫攻坚不仅仅是发钱发物那么简单,持续“输血”是基本保障,强化“造血”才是长久之计。能不能脱贫致富?贫困户的思想是关键。扶贫要先扶“志”,谈起这几年的村里的变化,红湾村村民尚炳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羊养着呢,小二楼也住着呢,小车也买了,水泥硬化路通到口了,自来水也入了户了,进了厨房了,非常方便,老百姓现在的日子过得满福的很,幸福得很。”
红湾村作为全县2020年的挂牌督战村,紧紧围绕抓党建,育产业,夯基础,强服务的工作思路,引导贫困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肉羊养殖上下大功夫,养殖规模不断壮大,成为产业扶贫中的一股强劲动力,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产业路,产业发展助脱贫的目的。
【记者感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放眼会宁县脱贫攻坚战场,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零产业到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条条水泥路阡陌纵横,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一个个贫困村华丽蜕变,一张张笑脸灿烂绽放,是会宁人民交出的幸福答卷。截止2020年年底,全县累计退出13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6.9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31.44%降至为零,会宁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红红火火奔小康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相关新闻
- 2021-01-11高台:托底民生 多措并举稳就业
- 2021-01-11山丹:“绿色+扶贫”构建双赢生态模式
- 2021-01-11【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我的脱贫故事·一个西北山村的扶贫纪实
- 2021-01-08高台:稳就业快脱贫实现“双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