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第一大关——积石关
原标题:河州第一大关
积石关
大河家自古以来是中原王朝设立关隘的地方。隋朝初年,游牧在青海湖一带的吐谷浑对隋朝西部边境不断侵扰,袭掠敦煌、张掖、凉州、金城、枹罕(今临夏)、临洮、西平(今西宁)等郡,造成隋朝人员财产的很大损失。隋文帝杨坚数次派兵征讨,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遂采取防御政策,在隋朝与吐谷浑交界处的大河家大河村,设置了临津关,作为防御吐谷浑对内地侵扰的主要关隘,并修筑了临津城,设置了管理出入关津的关官。
临津城呈长方形,长500米,宽400米,墙厚2—2.5米,高6米,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古城南北两面均有城门。到了明初,明王朝占领河州后,为了控制河州境内及周边数量众多的吐蕃族和撒拉族等番族,达到“分其势而杀其力,使不为边患”的目的,明王朝在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下令沿河州西南的天然屏障白石山—太子山—小积石山脉一线选择山巅、谷口,依山为墙,夹河设关,或山腰设隘,由东而西,西而北,设置了二十四座关隘,史称“河州二十四关”。它与东南面的洮州卫边墙首尾相接,成为南频洮水、北靠黄河、纵贯七百里的明代河洮长城。其中,在今大河家关门村西端设置了积石关,是河州二十四关中的第一大关,也是河州二十四关中最西北端的一个关隘,修筑了宏伟的关门和关墙,初置官时,“设官一员,军五十名把守,一年一换”。到了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2年),“裁以塘丁守把”。同时为了加强防卫,在关门内的南山峰上曾筑有一墩一堡。墩系明代所筑,即今之大墩,为守御积石关的烽堠墩台之一;堡称“静安堡”,为河州知州赵桂芳于咸丰十一年所筑,号称“积石锁钥”,遗址至今尚存。
相关新闻
- 2021-01-12临夏州重要黄河古渡口
- 2021-01-12临夏州东乡县实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 2021-01-11临夏州人民医院对49个医用耗材降价
- 2021-01-11临夏州中医医院开展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处置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