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行】“四十一年啦,我还没演够”——专访陕西合阳县木偶戏艺术家谢春焕
西安有条回民街,名气很大,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在这条小吃街上,游客熙熙攘攘,市井之声鼎沸。而在这闹市之中,一处青砖古院静隐于一侧,门檐上高挂的“榜眼及地”牌匾和“高府”红灯笼则提示着,这就是俗称“高家大院”的高岳崧故居,西安历史上有名的明清七世官宅。当迈进高家大院的院门时,喧嚣便瞬间被隔离于院门之外了,隐于北院门的高家大院内别有一番天地。
高家大院表演介绍 郎晗笑 摄
10月4日,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万里行西安小分队就来到了高家大院。
走过厅房,我们来到闹中取静的后院。一个方正的戏台,隔绝尘嚣,自成一方天地。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在四百年的古民居中看一场皮影,听一出老腔,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质朴情感,熨帖我们那因劳碌奔波而风尘仆仆的心灵。于是踩着日落,我们满怀敬畏的走近没有“落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幕后舞台。
郭师傅表演木偶戏 郎晗笑 摄
厚积薄发:“我16岁就开始学艺了”
晚上7点半,夜幕低垂,晚霞映入高府“大风唐”戏楼之上。高悬的灯笼映照着昏红灯光,此时,两束聚光灯打在谢春焕与郭光明身上,他们成为戏台上的主角。随着两人的默契配合,提线木偶一起一落,光影之间,这是隐藏在高家大院中的一场艺术盛宴。
谢春焕郭光明表演《猪八戒背媳妇》 郎晗笑 摄
“咚锵锵锵锵!”一阵锣鼓声响过,提线木偶戏——《猪八戒背媳妇》开演了。憨厚可爱的“猪八戒”摇晃着两只蒲扇耳走来,腾云驾雾的“孙悟空”随即也翻着筋斗云上场。伴随着陕西方言唱词,木偶艺人不断变换着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多种操作提线木偶的技巧,赋予本无生命的提线木偶以活力,使之栩栩如生。郭师傅说:“猪八戒好色,当它听到孙悟空化作的娘子过来了,我就提一下线,让手摸一下下巴,好像是口水掉了一地的样子。”
《猪八戒背媳妇》木偶特写 高家大院供图
台上操纵木偶表演的两位艺人分别是谢春焕和郭光明,谢春焕曾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她的搭档郭光明是陕西省秦腔音乐演奏大赛特别奖的获得者,陕西省“合阳县提线木偶”传承人。
显然这样的荣誉来之不易,谢春焕回忆起年少时学艺的经历,脸上的笑容夹杂着一丝苦楚:“我俩曾经都是合阳一个县剧社的演员,当初学艺时师父都不识字,没有所谓的剧本,都是师徒口耳相传,全靠“死记硬背”和勤学苦练。师傅也打我们也骂我们,我抄的戏词上面,密密麻麻都是我的眼泪。但那也没办法,还得练。”
谢春焕向记者介绍剧团的娃娃 郎晗笑 摄
谢春焕学艺开始于16岁,“八几年的农村粮食不太够吃,生活困难,跟着剧社学艺管吃。而且我家里人也爱好听戏,祖母纺线时都哼着戏调调,我从小时候就耳濡目染,也喜欢这个。”生存的压力与热爱造就了这样一位“全能演义人”。
谢春焕主学唱戏,也会耍皮影、提线木偶,“戏是我自己唱,剧本自己编,就连木偶的雕刻和衣服都是自己来做。到现在西安很多皮影戏表演都用着我的录音,我弟弟让我去申请专利,我想这有什么重要,反正都是给咱们宣扬传统文化,让他们用着吧!”说到这里谢春焕脸上暗暗自豪的表情,让我对这位大匠运斤的老艺术家又多了一份敬佩。
然而传统民间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像我们看到的这样一帆风顺,当我们问到传承的艰难时期,谢老师又打开了话匣,讲起2006年之前的那段传承“断节”时期。
兴衰沉浮:“剧团解散,我觉得这行没戏了。”
谢春焕所在的剧社曾“火”过很多年,一年在各地演出几百场,场场观众爆满,掌声雷鸣。名气大了,外地也请他们去演。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选择越来越多样,青年观众越来越少,提线木偶戏、皮影戏、胡琴这些“老手艺”早已风光不再,陕西乃至国内的专业剧团寥寥无几,演出市场的萎缩直接威胁到这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
1995年,谢春焕所在的剧团解散了。“大部分人都转行了,他们都要吃饭啊。”提起剧团解散那段时间,谢春焕脸上尽是无奈:“解散前那段时间,我带着两个小女子到处奔波演戏,她们每天就睡在戏箱子上,身上盖着演出的布子。”剧社解散后,谢春焕换了很多地方,最后在高家大院落了脚。
谢春焕也考虑过收徒弟,但是哪有这么容易。不论是学木偶戏还是皮影戏,起码都要学三年五载才能出师,而且学徒期间没有工资,很多年轻人学了几天就放弃了。外界的孤立无援与内部的“后备之患”,使得木偶戏等一系列传统文化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停滞期。“2006年之前,我就觉得这行完蛋了,可能撑不过两年了。”
柳暗花明:“现在有政府助力,我这行起码80年不打紧!”
2006年,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了政府的支持,传统民间艺术迎来了新的春天。
“以前在北大演讲时,学生问起来这个行业的传承问题,我都说难得很,自己都吃不饱。但是现在不怕了,现在政府帮助了,有人管我们了!”谢春焕说到这里,声音更有底气了一些,眼神坚定且确信:“而且我们剧团现在有很多娃,都可灵可聪明了,娃们都是这块料!”政府的保护与社会的支持,给了木偶戏等传统民间艺术新的发展机会,也让更多的观众体会到传统民间艺术的独有韵味。
谢春焕郭光明表演木偶戏 郎晗笑 摄
一年下来,谢春焕团队仅在高家大院就为近十万人演出。而国庆节是演出旺季,只要一登台就歇不下来,一出接一出地唱。谢春焕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传统民间艺术的春天来了,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每一场表演。
“只要我能动弹,我就一直做下去!”话音未落,伴随着锣鼓声响起,舞台两侧灯光聚焦在郭光明手提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上,“嗨呀,该我上场啦!”谢春焕匆忙与我们告别就跑向幕后,10秒后,“嫦娥”迈着小碎步走上舞台,一出好戏,开场啦……
文字:郝喜悦 郎晗笑
图片:郎晗笑
指导老师:韩亮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研究生;指导老师韩亮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相关新闻
- 2020-10-12【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行】庄浪赵墩:3公里之外,贫困户王勤庄搬家上山住新房
- 2020-10-12【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行】“国庆八天,我比往常干得更起劲”——记成都市温江区环卫工人伍元理
- 2020-10-10【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行】重庆堰塘:柯嬢嬢回村记
- 2020-10-10【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行】38公里处的旅游窗口——加油站点看张掖丹霞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