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粮变成“绿翡翠”——一个未脱贫县农业产业转型见闻
新华社兰州9月14日电 题:主粮变成“绿翡翠”——一个未脱贫县农业产业转型见闻
新华社记者胡伟杰
马顺青望着地里大片大片的西蓝花,硕大的叶片已完全舒展开来,清晨晶莹的露珠挂在上面,更显碧绿可爱。再过几天,高原夏菜就要迎来收获。马顺青的工资和土地流转费也即将到账。
马顺青家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先锋乡卢马村。前几年,他家地里还种着玉米和小麦。“那时收入低,去掉自家吃的以外,一亩地就赚个五六百块钱。”
2019年,马顺青一咬牙,把家里6亩地全部流转给一家种植高原夏菜的公司。自己和媳妇则收拾农具去地里当起了工人。
锄草、施肥、打药……马顺青和媳妇每月可获得固定工资2000多元,接近种小麦、玉米一年的收入。
马顺青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图为临夏县高原夏菜种植基地。临夏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7年,兰州市榆中县菜商蒋林宝来到临夏县考察高原夏菜种植业。他发现,相比自己老家兰州市榆中县定远镇,这里的水土条件更好。定远镇是甘肃省有名的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经过多年种植,当地的土壤肥力已有所下降。蒋林宝一直在寻找更合适的种植基地。
2018年,蒋林宝注册成立临夏县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临夏县北部几个乡镇流转了5000多亩土地,试种娃娃菜、西芹、西蓝花等。这里土地平整,毗邻大夏河,水资源丰富。截至目前,他的基地雇用了500多名农户,其中就包括马顺青等60多个贫困户。
两年过去,蒋林宝的种植基地喜获丰收,今年高原夏菜卖出了前所未有的好价钱。马顺青等人靠打工收入也实现了脱贫。
蒋林宝和当地农户实现双赢,得益于临夏县近年实施的农业产业转型政策。
临夏县处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也是目前甘肃省8个未脱贫县之一。这里近四成人口为贫困人口,县里工业基础薄弱,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以前,临夏县农村多种植主粮,效益低,收入少。“全县近七成土地都种植小麦玉米。”临夏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占中介绍说,土地的低效利用是造成临夏县贫困的主因。
大夏河的水徐徐流过,塬上的土地平坦肥沃,群众却依旧贫困。
2012年,临夏县决心改变这种现状。“从发展更高附加值的商品种植业做起,改变传统农业种植结构。”郭占中说。发展新型农业需要企业带动。招商引资,劝说群众流转自家土地,一系列工作摆在郭占中等干部面前。
临夏县共引进10家龙头企业发展高原夏菜种植,它们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销售渠道。经过村民大会和基层干部反复进村入户做工作,各个乡镇的土地流转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
截至目前,临夏县已建成11个种植基地,带动群众种植高原夏菜3万多亩。
图为临夏县高原夏菜种植基地。临夏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临夏县,记者不仅看到了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在河西乡,大片种植苹果、羊角蜜的果园欣欣向荣,果树下还间作小麦等主粮,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莲花镇曙光村,椒香充盈整个村子,这里的花椒产业已成气候,人均年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如今,临夏县已发展起高原夏菜、林果业、脱毒马铃薯、设施农业四大新型产业。全县约15万亩土地被流转发展新型种植业,占全县土地总面积近三分之一。
同时,临夏县借助东西扶贫协作的东风,打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远达公司等企业收获的高原夏菜直接进入对口帮扶临夏州的厦门市各大商超。蒋林宝说,去年三分之一的菜被厦商集团购买,以供应厦门63家超市。
郭占中介绍,企业是平台和机遇,群众来基地打工,可以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最终在自家土地上经营新型种植业,增收致富。
“等到群众种植高原夏菜蔚然成风,我们企业就变成统购统销的平台,把这里的蔬菜卖往全国各地。”蒋林宝说。(完)
相关新闻
- 2020-09-15【中央媒体看甘肃】脱贫的颜色
- 2020-09-15汩汩清水润万家——陇西县全力开展安全饮水工作扫描
- 2020-09-15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宁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主题成就展在当地引发热烈反响
- 2020-09-15富民花开别样红——宁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主题成就展开幕式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