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腰站子镇:肉牛养殖产业踏出群众致富路

“要想富,养牛是条路。”已成为腰站子村民的口头禅。依托本地得天独厚的优势,腰站子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化标准养殖厂模式,引导养殖场与贫困户结成紧密的利益联合体,有效提升了贫困村民的自我“造血”能力,为探索全镇增收致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今年以来,腰站子镇党委立足肉牛养殖优势,抢抓市场机遇,积极争取扶贫项目,按照“支部领办合作社、致富党员齐参与、产业发展有市场、贫困群众有红利、集体经济有保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在唐墩湖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入扶贫资金350万,按照统一场地规划、统一圈舍修建、统一动物防疫、统一技术服务建园标准,由合作社牵头新建总占地面积50000㎡的产业示范园区,新建高标准圈舍6座3700平米,其中双列式2座1800平米,同时配套建成园区绿化、青贮池,储草棚,消毒室、管理用房附属设施。订单发展以饲用玉米、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料基地300亩。调引以西门塔尔为主的优质基础母牛500头,预计年底出栏牛犊210头,春节前后出售育肥牛60余头。
就近务工助力群众增收,走进高标准肉牛产业示范园区,映入眼帘的除了密密麻麻、黄白相间,不时“哞哞叫”的牛群,同时还有七八个来回穿梭于牛群间的喂饲员正在忙碌着。据合作社负责人田有华介绍,养殖场现在有固定员工10人,除2名管理员、1名技术员外聘外,其余7名喂饲员都是周边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民,在肉牛产业示范园区之初就同村委会达成共识,园区用工将优先考虑镇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只要他们个人自愿且具备相应工作能力,都可以申请到园区务工。据了解,目前该场的固定喂饲员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每天工作6个小时,然后可自行回家务农务工,赚取其他收入,而临时用工每天工资在150元以上。
腰站子村三组贫困户冯辉英以前在外地打工,妻子和2个孩子留守老家。他高兴的说道,“今年以来,我在肉牛园区当管理员,每个月的工资有2300元,还能帮家里干些地上的活,一年下来也能有约4万元收入,比以前好多了,而且还照顾了一家老小”。
腰站子镇通过“筑巢引凤”,把带动能力强,发展基础好,市场占有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养殖园区,20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合作社和大场大户融资难的问题,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繁殖肉牛,加工饲草料等,同时合作社跟贫困户签订收购饲草协议,带动贫困户发展,打破传统养殖模式,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养殖,激活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和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通讯员 张志文 张玉芳
相关新闻
- 2020-08-18【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扎尕那:旅人的心灵净土,村民的致富新路
- 2020-08-18金塔:小辣椒托起农民致富梦
- 2020-08-18临泽沙河镇:药材种植筑起脱贫致富小康路
- 2020-08-18【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小小菌伞撑起致富梦想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