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菜篮子成群众致富“钱袋子”
原标题:泾川:菜篮子成群众致富“钱袋子”
通讯员 温改琴
盛夏时节,走进泾川县太平镇盘口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连片的蔬菜大棚,宛如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巨大“银飘带”,蔚为壮观。与接近清闲的露天田地相比,大棚内一片热闹景象:蔬菜采摘、分拣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尽管村民们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平时在这里帮忙锄草、施肥、摘菜,活也不累,主要是离家近方便,家里男的都出去打工了,我们在家不光能照顾家里,挣点钱也能给孩子补贴一点生活费”,一位中年妇女一边和笔者拉家常,一边继续着手里的活计。
说话的是盘口村村民康珍梅,52岁的康珍梅是今年2月份开始到园区务工的,以前都是在县上工程队当建筑工人,不仅干活费力,挣钱也不多。自从村里设施蔬菜园区建成以后,她家附近的姐妹陆续都到园区里打工了,她便也辞了建筑工人的工作。康珍梅告诉笔者,她现在每天工作8小时可以领到100元酬劳,上半年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共计15000多元,“比工程队省劲多啦!”康珍梅憨憨地笑着说。
太平镇盘口村位于泾川县黑梁河贫困片,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90户1042人,2013年累计识别贫困户183户736人,贫困发生率为70.63%,截至2020年7月,剩余未脱贫户仅2户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9%。据了解,2018年,在天津市武清区扶贫协作办的指导下,太平镇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43万元,在盘口村建起了占地192亩的设施蔬菜园区,搭建日光温室65座,钢架大棚104座,配套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同时,按照“一村建一园、一园带百户”的模式,村上组织本村蔬菜种植能手组建了鲜之味专业合作社,在保证土地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入股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吸纳会员31人。
以前,该村产业基础薄弱,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小麦、玉米和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只有六七千元,现在通过发展蔬菜产业,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采访当天,合作社社员、现年42岁的王怀福正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摘西红柿,尽管额头渗出了汗珠,但脸上却洋溢着充实和喜悦。“政府给建设的蔬菜大棚,我承包了两个,一棚种西红柿,一棚种黄瓜。这两个大棚估计产量在3万斤,西红柿一斤最少能卖1.8元,黄瓜一斤1.98元,算下来,两个大棚能增收6万多元。”
为了发挥产业扶贫蔬菜大棚示范基地的脱贫增收效果,镇上帮村里建立了“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运营模式,积极为贫困户无偿提供菜苗,邀请县蔬菜办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帮助产后销售,并与县城各大超市及周边瓜果蔬菜批发市场建立长期供货关系,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将园区内65座日光温室和84座钢架大棚交合作社统一经营,年底核算分红收入。“我们将继续立足黑河川区独特优势,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按照‘政府引导、园区示范、大户承包、农户参与、入股分红’的思路,大力推进设施蔬菜产业适宜区全覆盖目标。通过发展蔬菜产业,让‘菜篮子’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钱袋子’。”太平镇党委副书记吕志厚信心满满地表示。
相关新闻
- 2020-07-23种下“软黄金” 绽放“致富花”
- 2020-07-23灵台龙头企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
- 2020-07-23平凉工业园区税务局: 项目管家贴近服务心连心
- 2020-07-23崆峒区为450名计生“两户” 家庭子女落实升学加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