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张楠:退伍军人本色不改 扶贫一线再建“新功”
通讯员 吕宏 王晶 梁云霞
他曾是一名军人,当兵13年,多次评为优秀干部,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后来他是贫困村第一书记,深深扎根农村,勇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排头兵”,在脱贫攻坚战中再建“新功”,他就是省政协办公厅驻西和县蒿林乡赵沟村第一书记张楠。
2018年8月1日,是张楠转业后的第一个建军节,他对这个日子格外地记忆犹新。因为此时,他刚刚陪同爱人在北京做完胰腺囊肿切除手术仅仅5天,而他不得不“丢下”爱人奔赴新的“战场”。按照组织安排,张楠要到离家400多公里远的西和县蒿林乡赵沟村任第一书记,开启了他脱贫攻坚的新“战役”。“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时间紧任务重,等不起的,虽然不能照顾老婆,但她挺理解和支持我,这让我很欣慰”张楠回忆道。
虽然退伍了,但张楠曾经作为军人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一直都保持不变。来到大山深处的赵沟村后,为了尽快熟悉了解村情民意,张楠起早贪黑走完所有田间路和农家小院,了解群众所需,解决群众诉求,慢慢地,这个外来的“第一书记”赢得赵沟人的接纳和信任。很快张楠便了解到,多年来赵沟村的老百姓一直都是吃什么种什么,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要脱贫要发展,就必须有成规模的产业”,张楠根据赵沟村的自然禀赋,决心发展了辣椒和花椒“双椒”富民产业。通过积极协调省农科院的专家,为老百姓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经过两年的发展,全村花椒种植实现了全覆盖,辣椒产业也稳定增收,群众提起“军人”书记张楠都会不由地竖起大拇指。

张楠
“我们村现在花椒的辣椒产业都让大家尝到了甜头,还得感谢张书记,张书记和省政协帮扶工作队来到我们村后,采取多种办法鼓励大家扩大花椒种植规模,同时套种辣椒,为我们提供树种、化肥等农资,免费让我们尝试种植,还找来专家指导种植技术,为我们联系销路,慢慢地我们村民对大规模发展花椒和辣椒产业都有信心了”,赵沟村村民柴玉红告诉记者。
位于大山深处的赵沟村,山大沟深,基础设施薄弱,限制着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楠积极对接帮扶力量,为全村群众打了27口旱井,为最为偏远的老马眼社拉了30根电杆,接通了动力电,安装了水泵,修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排洪系统,整治党群服务中心,硬化村庄道路7.5公里,解决了村民用电、基础设施和人畜安全饮水等问题,全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都实现了大变样。
“村里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因为我是第一书记,我肩上的责任重大啊”,这是张楠给赵沟群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在全国疫情狙击战打响时,张楠主动放弃休假,第一时间从兰州赶赴赵沟村,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积极为赵沟村协调150个口罩和50升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并一同和乡村干部轮流值班,严防死守绝不让疫情进村,“我们在村主干道设立检查站,张书记每天尽职尽责地和我们一起值班值守,那些天几乎没有休息过,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真正贡献了力量”,马玉靓回忆起张楠在一起防控工作中的表现,至今依然敬佩有加。
赵沟村的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法律知识都薄弱,外出务工、做生意上当受骗的情况时有发生。张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在村委会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点,自筹资金购买了100余册法律图书供村民阅读学习,空闲时间组织村民学习法律知识,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自我维权意识。通过张楠的努力,累计为村民讨回薪酬2万余元,这让赵沟村的广大群众更加认可和信服这个“军人”书记。
从发展致富展业、改变基础设施到提升村民法律知识水平,张楠这几年在赵沟村的工作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从退伍军人到第一书记,张楠能够从一个战场奔赴另一个战场,始终保持军人的本色不变,凭的就是强大的理想和信念。在张楠的带领下,赵沟村于2019年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但是后续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等,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信念如磐,人生才有根魂,在新的战场上努力工作,担当作为,必定会让青春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张楠信心满满地向记者规划着自己的和赵沟村的未来。
相关新闻
- 2020-07-14民乐:多举措做好就业扶贫工作
- 2020-07-14陇西:开展扶贫领域线索“清零”行动
- 2020-07-14崇信:社保扶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 2020-07-13高台:精准施策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