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决战脱贫攻坚专题报道 搬出穷窝蹚出富路
行驶在通往甘肃省东乡县城南社区的县道上,四周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干旱之海。
东乡县缺水少田、土地贫瘠,全县1800个自然村零散分布在山岔沟壑中。“同样是烧一块砖,在东乡县烧,成本要比别处高出几倍。”东乡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代主任张君峰告诉记者,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该县的经济发展,要打破困境,只有一个方法:搬出穷窝找出路。
易地扶贫搬迁,是东乡县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最重要的任务。“十三五”期间,该县需易地搬迁的5255户贫困户目前已全部完成搬迁入住。
近日,记者来到东乡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城南社区,走进白永忠的家中。2019年11月,白永忠一家从高门村杨家社搬出,住进了城南社区金强小区的安置房。
“以前一家8口人,都住在土坯房里。家里不通水,没有路,车上不来,只能下山打水,再背着水走上山。”采访中,白永忠用“摔死麻雀滚死蛇”来形容高门村所在地的山高坡陡。
搬迁下山,住进干净明亮的安置房,让白永忠一家高兴不已。
楼房建好,群众入住,但这仅仅是开了个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远远没有结束。东乡县委书记马秀兰告诉记者:“搬迁,意味着彻底告别从前的生活习惯和就业方式。完成搬迁只是第一步,要帮助村民住得好、住得稳,工作难点还在后面。”
对一些年纪较大的搬迁户来说,离开熟悉的土地和牛羊,就失去了赖以谋生的工具。要想让他们放心安居,就业是关键。东乡县抽调专门力量,对所有建档立卡户和易地搬迁户的就业能力、产业发展意愿、培训需求、家庭结构等情况进行入户摸底调查。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具体的户情台账,为精准实施技能培训、落实就业帮扶措施提供依据。
在城南社区服务大厅里,记者见到了一叠厚厚的“账本”:已就业人员花名册、未就业人员花名册、东乡县续建新开项目用工需求统计表……“城南社区有易地扶贫搬迁户9516人,劳动力4479人,已就业3162人,未就业1317人,比2月初减少了1118人。”马秀兰告诉记者,把情况了解清楚,心里才有底。
为使就业更加精准到位,东乡县因户因人动员施策,确保每户搬迁户至少有两人就业。马淑花正是精准对接就业的受益者之一。
东乡县未就业人员大部分是女性,受传统观念束缚,东乡族妇女多留守家中,不外出务工。当社区干部第一次找到马淑花时,她表示不愿意到扶贫车间工作。经过社区干部多次动员,马淑花心动了:“扶贫车间就在家门口,既能顾家又能挣钱,为什么不试一试?”征得家人同意后,马淑花来到离家不远的伞具扶贫车间进行培训。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一个愿望:“等赚够了钱,带家人去兰州旅游。”
除了开设吸纳搬迁家庭妇女就业的扶贫车间之外,东乡县还积极发动当地施工单位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对有需求的青壮年劳动力免费进行拉面、电焊、美容美发等职业技能培训,与外地政府及企业合作,加大劳动力输出。同时在县内积极开发保洁、绿化、门卫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不适合外出务工的搬迁群众就业。
搬迁户生活遇到困难,找谁来解决?“我们这些以前的驻村包社干部也和村民一起来到安置点,以‘联户长’的身份开展工作。村民有任何问题,还是可以找到熟悉的干部。”负责帮扶白永忠一家的干部唐仲辉说。
“我们督促社区定期组织召开居民议事大会。居民在会上反映的问题,能即知即改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我们将继续跟进,确保整改到位。”东乡县纪委副书记马成海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部分搬迁群众春节后无法按时外出务工,一时没有了生活来源。该县纪委监委积极协调督促劳务、人社部门拓宽就业渠道,及时召开社区招聘会,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返岗就业。目前,该县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劳动力已全部复工。
“思想转变需要长期的过程,少数贫困户可能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好,我们计划在扶志上多下功夫,让贫困群众既能享受优惠政策,又学会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只有做到这一步,才是真正啃下了脱贫的‘硬骨头’。”锁南镇纪委书记张翼萍说。
如今,白永忠不再需要每天到山坡上放羊了,他的新爱好是在社区附近散步,与其他搬迁户一起聊聊家常。白永忠的儿媳5月初开始在毛纺厂接受培训,预计熟练后月收入能达到2500至3000元。(记者 李云舒 柴雅欣 自甘肃临夏报道)
相关新闻
- 2020-04-26“90后新农人”的返乡致富路
- 2020-04-24“90后新农人”的返乡致富路
- 2020-04-17牧民的骆驼致富路
- 2019-12-02甘肃镇原小伙“跳”回农门养肉兔 带领村民奔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