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东乐镇:兜底脱贫托起困难群众幸福“底线”
通讯员 高伟
这些天,山丹县东乐镇城东村的柴兴文家里渐渐有了笑声。“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家一个月领取低保金1050元,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有了政府兜底,我们一家追求幸福生活更有信心、更有底气了。”柴兴文笑着说。
柴兴文今年54岁,由于2017年8月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柴鹏就读于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学院花费较大,使得他们一家的生活更加拮据。镇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及时纳入了具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并将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使他全家又多了一重社会保障。
兜底脱贫,让困难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柴兴文只是一个缩影。
在城西村,王玉琴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出嫁到五墩村务农,儿子原先为山丹一中教师,后因患白血病,花光积蓄,医治无效病逝,从挣扎在贫困线下,到如今稳定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王玉琴命运的转折,同样源于兜底脱贫的扶持。
据了解,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享受兜底保障政策80人,其中一二类低保66人,特困供养对象14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26.23%,实现了应兜尽兜。
如何保障低保五保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贫困老人的脱贫?“兜底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制度安排。”该镇分管民政工作的负责人解释说,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只有采取政策性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才能解决他们的特殊困难,增强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政策性兜底保障是精准脱贫的最后一道保障防线,事关脱贫攻坚的成败。为确保政策兜底兜得准、兜得住、兜得实,近年来,东乐镇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的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作用,认真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供养与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织密扎牢社会救助安全网,全力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托起了困难群众的幸福底线。
数字往往是干巴枯燥的,它背后映照的却是柴兴文们那一张张绽放的笑脸。
据介绍,今年以来,该镇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62.1万元,先后为253户临时救助对象发放救助资金21.3万元,其中为82户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发放资金4.3万。为112户141人分散供养五保户发放五保金27.3万元,持续加大弱势群体和生活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不断规范小寨、大桥及城西中心村日间照料中心运行,着力构建基础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助推脱贫攻坚发挥了应有效能。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惠及全体人。不使一人“漏救”,就必须提高兜底脱贫的精准度。我镇将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人员及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了重点保障。
“对于遭遇突发事故、重大疾病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都可向镇民政办申请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该镇民政负责人康彰善表示,临时救助有效提高了全真托底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