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平:皇甫山下种希望
原标题:张忠平:皇甫山下种希望
记者 王富强 曹红远
“地里的杂草一定要清理干净。”
“大黄不能种得太深,最好在15厘米左右。”
4月14日,记者走进灵台县朝那镇三里村皇甫山下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张忠平和妹妹正在带领工人种植大黄。
说起发展中药材,张忠平告诉记者,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小时候,他跟随从部队专业的父亲在陇西生活,记忆中,周围的同学基本上家家种药材。
1996年,初中毕业后张忠平只身来到北京打工,先后干过酒店保安、电信业务员、演艺经纪人,开过商贸公司和韩国料理店。经过22年的打拼,2018年3月,他毅然决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回到家乡,投身于中药材产业发展中。
种植药材的想法也得到了妹妹的大力支持。当年,他和妹妹就尝试着种了8亩的土贝母和党参,赚了3000元后,兄妹俩立即在朝那镇三里村成立了灵台县济世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五十多户群众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其中有十几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
2018年10月,在一次闲聊中,张忠平得知星火乡种有丹参,便上门收购了50吨,通过陇西同学联系销售,结果由于没有及时烘干,丹参成色大打折扣,让他赔了几十万元。“这次经历给我的启示是,发展中药材产业,必须要有晾晒场、烘干设备等完备的产业体系,不然很难发展好。”张忠平坦言。
去年,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他承包了三里村的110亩山台地,在相关专家的建议下,种植了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特点的板蓝根、黄芪、独活等中药材。到10月份采收时,又由于在种植和管理中没有及时除草,导致产量降低。掐指一算,加上人工支出,一年时间又赔了18万元。
创业是艰辛的,也伴有风险。汲取教训后,今年在药材的种植中,张忠平特别叮嘱工人们一定要对土地进行深耕,彻底清理杂草,并施足肥料。
站在青山环绕的皇甫山下,张忠平坚定地说,“回到家乡种植中药材,一方面觉得灵台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传统和先天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家乡群众增加收入。”张忠平打算,下一步在扩大合作社规模的同时,筹措资金建库房和晒场,搞中药材深加工。
“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在张忠平的心底,回到家乡发展中药材种植,只是他创业的第一步。去年底,他又投资100多万元,对当地的一家农家乐进行了全新打造,准备今年“五一”前开门迎客,走出一条中药材种植及观赏和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发展路子。
相关新闻
- 2018-12-14平凉华亭: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 2015-11-24平凉华亭县建成中药材标本展览馆
- 2015-11-06平凉华亭县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
- 2015-09-28平凉华亭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形成“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的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