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中药材产业实现产销两旺
站在武都区佛仁制药公司门口,伴随着浓郁的中药气息,机器操作的连贯之音阵阵传来,生产车间忙碌一片,贮存车间产品摆放有序,运输车辆整装待发。今年以来,这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因“疫”而旺,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抵御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武都区积极搭建起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桥梁,有效破解农特产品与市场对接不畅、流通环节运输成本高的瓶颈问题,“线下”积极对接省内外大型制药企业,“线上”有效打通电商销售网路,联通区内电商办、供销等部门积极作为,协助中药材通过电商网上销售,并协调顺丰、邮政等物流企业帮助网上销售门店开通“绿色”通道,让“线上”销售渠道畅通无阻。今年以来,在抗疫中药甘肃方剂的直接带动下,武都特产米仓红芪、黄芪、当归、党参等道地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线上”、“线下”销售火爆,武都区中药材产业已进入产销两旺的发展阶段。
鱼龙镇是武都区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鱼龙镇将中药材发展作为脱贫产业培育的重点,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的作用,依托合作社,结合“145”产业发展模式,鼓励群众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截至目前,全镇传统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26800亩,其中黄芪8600亩、红芪8200亩、当归5000亩、党参3500亩、其他小杂药1500亩。同时,大力支持瓦房里等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开展种植、加工、销售,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切实增加群众收入。为了使销路更加顺畅,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鱼龙镇动员全镇电商企业,按照市场价格对农户的红芪、黄芪进行收购。“我们鱼龙镇去年中药材产量1145.23吨,产值约1780万元,其中电商销售580万元,群众零售1200万元。”鱼龙镇党委秘书边冯军说。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当前正是中药材种植的大忙时节。武都区千年药乡大地上,到处弥漫着中药材种苗特有的香气,田野里处处是药农起苗、种植中药材的身影。一大早,陈永红中药材合作社就开始了新一天的交易工作。“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我们及时提供了资金支持,我们合作社发展会越来越好。”合作社法人陈永红这样说道。去年,陈永红带领村上26户贫困户发展米仓红芪、当归等中药材种植,吸纳贫困户入股资金385766元,年底分红30866元。
近年来,武都区马营镇也通过政策引领,产业资金支持,鼓励农户多元化发展中药材产业。以短养长,以菜养药,林药套作,长短结合,截止目前,全镇已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7家、基地2万余亩,预计今年亩产值将达到5000元以上,为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武都区,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农村发展、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区已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120多家,中药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1100多个,年加工销售中药材鲜货能力达2200万公斤。其中,武都红芪、黄芪远销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据武都区中药材中心负责人介绍,2020年全区计划累计发展中药材20.5万亩,预计产量3000万公斤,产值3.3亿元。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种植中药材1.2万亩,中药材主产区贫困户种植中药材户均收入将达到1万元以上,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通讯员 杨榛榛 图/文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