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花开——甘肃省自然资源厅驻岷县韭菜村帮扶工作队记事
中国甘肃网4月2日讯 (记者 张文良 通讯员 尚荣)阳春三月,行走在岷县维新镇韭菜村的山路上,处处春暖花开,生机盎然,一条条水泥通村公路蜿蜒盘旋,一幢幢砖混新房拔地而起,一张张贫困户的笑脸开心洋溢, 一幅幅农村发展新图景生动呈现……
以前的韭菜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2018年8月,省自然资源厅干部王文峰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这里。还有两位酒泉市肃州区财政局干部组成了帮扶工作队。他从此有了两个新职务:韭菜村第一书记和帮扶队队长。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帮助韭菜村脱贫。
从此,他们安下心、扎下根,沉得下、干得实。一年多来,他们以改变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抓手,着力打造美丽韭菜、富裕韭菜、文化韭菜、爱心韭菜、和谐韭菜。多层次体系化改变韭菜村落后面貌,实现了整村脱贫,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基础。
这些喜人的变化,离不开帮扶队的倾情帮扶,他们用自己的真心真情融入村民之中,助力村民脱贫致富,农村旧貌换新颜,用“第一担当”和“为民情怀”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脱贫答卷。
美丽韭菜换新颜
韭菜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环境意识淡薄,脏乱差现象严重。刚一上任,王文峰就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他与村两委班子认真商讨后,提出开展“美丽韭菜”建设,制定三步走战略,即宣传动员,建章立制,设施改善和绿化美化。
通过张贴发放宣传册、“美丽韭菜”微信群、农民夜校、入户宣讲等方式,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美丽村庄建设的重要性,制定《韭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韭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帮扶队、村两委、村民各方的权利义务,形成人人建设美丽家园、整村提升环境质量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一个个项目让群众感受到了村庄面貌实实在在的变化。帮扶队和村两委班子每天早出晚归,跑资金、要项目,积极协调省自然资源厅和岷县交通局、镇政府财政资金70余万元,先后为韭菜村新架设太阳能路灯,购买垃圾箱、垃圾桶、修建垃圾池,通村道路滑坡区域路面拓宽、滑坡面加固,硬化村内巷道2.8公里。
看到面貌一新的村庄,村民们一个个喜笑颜开,老党员李义平见人就说:“帮扶队来了一年多,韭菜村真是大变样,以前下雪、下雨出个门一不注意就摔个嘴啃泥,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硬化路通到了每家门口,村子漂亮了,走路也有劲了,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基础设施改善了,王文峰想着再给韭菜村锦上添花,他自筹资金在通村道路旁种植了30斤非洲菊、波斯菊,夏季花开时,村庄多了些诗情画意,干完农活,虽然一身疲惫,但闻着花香,心里免不了感叹:原来韭菜村也很美,疲惫也似乎融化到了这一片花海中。
去年,他又在村子二社附近荒山栽下了5000株云杉树苗。“看到树苗又长高了,眼前就会浮现出一棵棵云杉在这大山深处苍翠挺立的壮观景象”,王文峰站在山头深情地看着眼前茁壮成长的树苗说。
富裕韭菜创新路
到了秋末,韭菜村的农户家家户户都在晾晒药材,去年的药材行情不好,但韭菜村的村民一点都不着急,因为“我们有合作社呢。”村民口中的合作社叫“久彩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韭菜村中药材资源优质丰富,但现有的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农户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产业链短,市场博弈力量弱,农户经济收益低,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农户辛苦一年连成本都捞不回来。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创收致富,去年9月,帮扶队扶持成立了韭菜村“久彩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帮扶队几个人两眼一抹黑,一点经验都没有。不会就学,碰钉子、啃硬骨,白天到附近乡镇运营成功的合作社学经验,晚上捧着书学理论,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摸清了合作社的门道。办营业执照、对公账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合作社理事、建立合作社规章制度,几经波折,终于把合作社建起来了。
接下来,积极动员5位理事每人出资6000元、帮扶队自筹资金2万元先行建设了一间厂房,收购了一批本村中药材,经过筛选、加工切片、定制包装,生产出第一批产品“岷州三宝”礼盒套装,截止去年底,实现盈利近4万元。
初战告捷后,帮扶队向省自然资源厅申请12万元扩大合作社生产规模,向县商务局申请2万元建设韭菜村电商服务中心,又向县农业农村局申请15万元拓展生产加工能力。通过产、收、销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了村民后顾之忧,提振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心。
一年的努力,村民收入增加了、产业意识增强了,脱贫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阔。“既发展了见效快的产业,也发展了中长期产业,两条腿走路,走得稳、走得实,现在全村对发展产业很有信心,干劲很足。”村书记李爱平对韭菜村产业发展感触颇深。
文化韭菜彰内涵
现在,每当人们走到韭菜村村口,迎面而来“韭菜村”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赫然醒目,这是帮扶队去年6月份带领村民立下的村名石,用王文峰的话说,它既是韭菜村的文化之碑,更是开启韭菜村的文化之门。
帮扶队始终把教育扶贫放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去年7月,听说贫困户胡锁芳的女儿因家庭困难准备放弃上学的消息后,王文峰心情异常沉重,眼看就要开学了,必须赶在开学前让孩子能上学,多次走访胡锁芳家,经过反复做工作。开学时,帮扶队亲自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并自掏腰包为孩子买了学习生活用品。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人也开朗了很多。胡锁芳感动的说道“孩子上学了,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没有帮扶队我真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同时,帮扶队还利用村民农闲时节举办“韭菜村扶贫扶智扶志夜校”,通过这个文化教育平台,逐步实现韭菜村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帮扶队精心制作授课内容,通过PPT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向贫困户讲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讲中药材种植技术、讲道德法律、讲村规民约。
村民王天时是夜校的忠实学员,每天来的最早、听得最认真,时不时还要和其他村民讨论两句,听到会心处不时点点头;在教授文化知识时,不会写字的45岁村民王召平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终于学会了写名字,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不停地向身旁的“同学”炫耀。村民的学习热情超出了帮扶队的预期,教室常常挤满了人。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通过扶志,摒弃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通过扶智让村民脑袋“富起来”,带动口袋鼓起来。
和谐韭菜扬新风
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不赡养老人、打牌赌博、好逸恶劳。一直以来,这些陈规陋习成了韭菜村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帮扶队仔细摸排分析,与村两委班子精心谋划,在韭菜村开展了树新风除陋习扬正气攻坚战。对个别陈规陋习的家庭,入户走访,问原因、指危害、给办法、倡新风、讲法律、限期限、抓落实,对于限期内未整改到位的家庭上村规民约黑榜。
帮扶队在韭菜村举办的6期“文化大讲堂”活动中,主要集中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乡风民风,引导群众科学理性地摒弃不适宜、不现实、不文明、不道德的乡风民俗,修改完善了《韭菜村村规民约》,在全村营造以好逸恶劳为耻、勤劳致富为荣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让群众知法、懂法、敬法,让村民自觉远离赌博等不良陋习。针对部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群众,采取宣传教育和法治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敦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促进家庭和谐。
奖罚有度才能服众,对于树新风扬正气的村民进行表彰奖励,先后表彰了2018年度6户“勤劳致富户”、3户“美丽庭院户”和4户“尊老孝亲户”,引导村民树立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也可塑造良好的乡村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村风正气。
经过不懈努力,去年8月,岷县县委、县政府授予韭菜村“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这是对韭菜村“和谐韭菜”建设的肯定和鼓励。
爱心韭菜见真情
听到韭菜村唯一女党员王芳芳生病了,第一时间到家里走访慰问;村民李强的奶奶做手术了,及时进行探望;贫困户胡武杰早产生下双胞胎孙女,立即协调镇政府解决临时救助,联系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见初心。帮扶队时刻关注着韭菜村每一个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确保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贫困户李胜平家与邻居共用一个大门,每天在别人家的院子进进出出,实在不方便。帮扶队知道这个情况后,积极向省自然资源厅申请资金,为李胜平家修建了崭新气派的大门。李胜平一家激动的两眼泛着泪花。一边为赶来祝贺的村民们倒茶递烟,一边忙说着:“以前我做梦都想有一个这样的大门,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帮扶队实心实意为我们办实事、解难题,帮扶队就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
另外,帮扶队还积极联系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民营企业跑资金、找项目,从社会各层面凝聚脱贫攻坚合力。2019年度,仅帮扶队联系、接受各类社会捐赠高达34万余元。
一件件惠民实事、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成温暖的河流滋润着村民的心田。“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担起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帮扶队队长王文峰说。驻村就是要驻心,和老百姓心贴心、同呼吸、共命运,带着“韭菜”实现“久彩”。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