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绽放幸福花 ——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纪实
原标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高原绽放幸福花
——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纪实
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生态文明小康村。(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四月的卓尼,芳草吐绿,春意盎然。在木耳镇力赛村,藏式小院错落有致,花园广场穿插其间……远远望去,特色村落与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相互映衬,俨然一幅赏心悦目的水彩画。
“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以来,我们村三分之二的村民开起了‘藏家乐’,全村人都吃上了旅游饭。”力赛村主任王国良兴奋地说,2018年全村仅此一项实现营业收入755万元。
力赛村的这份成绩单,是甘南州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结果。近年来,甘南州深度融合脱贫攻坚、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要素,积极探索农牧村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1003个。
规划先行 一张蓝图绘到底
“全村的房子、道路、绿化都是统一规划好的,水、电、路、网设施都系统化地配齐了,过去那种巷道狭窄、道路泥泞、到处脏乱差的状况再没有了。”在木耳镇镇长陈继荣看来,规划先行、步调统一是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基于此,力赛村依托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按照“一村一品”的设计标准,对全村民房进行了特色化风貌改造,凸显了藏族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道路、照明、消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了停车场、三角花园、民俗广场、滨河景观路等。落后的藏族传统小村寨,变成了卓尼县乡村旅游示范村。
甘南州是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又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而农牧村是制约甘南州发展最大的短板,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核心在农牧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在农牧村,实现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也在农牧村。为此,以农牧村、自然村为单元开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成为甘南州推动高质量发展、改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关键措施。
“以前,我家沿用牧区的习惯,一层圈养牲畜,中间一层住人,最上面一层储存粮食,也没有洗澡的条件。现在不仅人畜分离了,自家还有洗澡设施、水冲厕所,生活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聊起现在的生活,力赛村村民李扎西脸上挂满了笑容。
居住环境和卫生习惯,是甘南州2015年启动实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重要内容。甘南州以“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为总要求,开展了“改圈、改厕、改厨、改炕、改院、改房、改人,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美化,治乱建、治乱排、治乱弃,人畜分离、柴草分离”的综合整治。
针对自然村点多面广、零散分布的情况,甘南州分阶段、分批次逐村制定建设规划,让群众充分参与方案编制、建设选点、资金使用等环节,既彰显个性特色、又防止风貌同质化。并加大责任落实和问责追究力度,确保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聚焦绿色 生态工程夯基础
年近60岁的合作市佐盖多玛乡新寺村民卓玛草老两口和女儿生活在一起。由于女儿在合作市打工,平日里老两口在家帮忙带孙女。在他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精美的藏式柜子上摆放着液晶电视,藏式茶几上摆着干果、饮料等。“以前生活在牧区,住的是帐篷,烧的是牛粪,吃的是酥油、奶茶和糌粑,很少有蔬菜。生活也很不方便,看病得骑马到乡镇上去。”卓玛草说,10年前他们一家搬到了这里,住上了藏族风格的砖木结构房屋,想吃什么随时可以去村里的超市买,最方便的是在村里就可以看病。
卓玛草的幸福生活,得益于甘南州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过程中“量身定做”的“生态人居工程”“生态经济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和“生态文化工程”四大“生态工程”。甘南州委州政府把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摆在首位,贯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全过程。
生态人居工程,改造村子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动员群众绿化美化自家庭院和村庄周边环境;生态经济工程,牧区重点发展牦牛、藏羊等产业,农区重点发展中藏药、高原夏菜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让农牧村休闲、观光等旅游业态成为藏区新名片;生态环境工程,合理划定村级生态保护区域,实施生态护坡和护村护田工程,开展村庄绿化行动,推广光伏发电等新型能源利用;生态文化工程,对有条件的生态文明小康村进行传统村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和开发,分类编印藏汉双语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分层次对干部、群众、学生进行专门生态文明传承教育。
四大“生态工程”,为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夯实了发展之基。
发力脱贫 特色产业富口袋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只有富了口袋,群众才能真正安家、安心、安乐。
“村里环境好了,不出门也能挣到钱。”2017年11月,在木耳镇政府的帮助下,博峪村村民李桂芳申请到了5万元的贴息“精准扶贫贷款”,办起了农家乐。自开张以来,生意非常红火,仅去年一年就收入约10万元。
“守着好风景,过着穷日子”,曾经是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的真实写照。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在博峪村的落地,使这个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截至去年年底,全村共有农(藏)家乐13户,每户年均收入9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4年的70户317人下降到2户9人。
甘南州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同精准脱贫、全面小康有机衔接起来,把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作为基本要求,既补足了农牧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富民产业等方面的短板,又提升了整体发展水平。据介绍,全州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16个,其中606个贫困自然村被列入生态文明小康村实施范围,涉及贫困户1.56万户6.54万人。目前,已脱贫0.97万户4.14万人,占全州脱贫人口的48%。
如今的甘南,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绿色现代化乡村星罗棋布,幸福之花绽放高原。
“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努力把广大农牧村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淳朴善良心灵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生态家园。”甘南州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新闻
- 2019-05-07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农行杯”甘南州形象大使选拔赛公告
- 2019-05-07甘南州政府召开廉政工作会议
- 2019-05-07甘南州司法行政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召开
- 2019-05-07俞成辉主持召开甘南州委常委会会议 专题安排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