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老眼光看定西——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定西
原标题:不要用老眼光看定西——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定西
记者 杨世智
清末陕甘总督左宗棠的一句“陇中苦瘠甲于天下”,让定西“穷”名在外。1982年,一位联合国官员对定西“不适合人类生存”的评价,又一次加深了人们对定西“穷”的印象。
“穷”,几乎成了定西的标签,即使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不了解定西的人仍然这样认为。今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定西,翻天覆地的变化告诉我们:一定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定西。
“资源优势”变“发展优势”
10多年前,一家名为“一方”的广东药企,通过招商引资入驻定西市陇西县,设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分公司。
一开始,很多人并不看好“一方”的选择。当时,这家企业的年产值只有2800万元,为地方所做的税收贡献只有区区150万元。如今来到这家公司的中药提取物车间,公司综合经营部负责人龙世雄自豪地介绍说:“去年我们的产值是11.7亿元,上缴税金8000万元
今年产值有望达到14亿元,税收1.2亿元。去年,我们已经是甘肃省最大的中药生产企业,可以生产568个中药配方颗粒和提取物品种。”
“一方”当初为何会选择定西?对方回答说:资源。
定西有“千年药乡”之誉,是全国道地和优势地产中药材的产区之一,境内出产各类中药材品种439种。同时,定西还是“天然药仓”。2009年,一位专家曾评价说“药到陇西最全,储在陇西才优”。
改革开放40年来,定西市广大干部群众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努力把这种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使原来的道地和优势药材原产地变成了“主产区”,“天然药仓”变成了“天下药仓”。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占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一半、全国的六分之一,形成岷县当归、陇西黄(红)芪、渭源党参三个特色鲜明的中药材优势种植带,陇西、岷县、渭源分别赢得“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殊荣,其中陇西县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同时,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80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仓储周转量达100万吨;中药材年交易量达30万吨,年交易额180亿元以上。
如今的定西,吸引力越来越大。在西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原产地交易市场陇西县首阳镇,全国10多个省区的3000多客商在这里常驻。其中,日交易原药材和中药材切片近600吨,年交易总量达到30万吨,年交易总额达60亿元。在总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的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岷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渭源县工业园、渭源会川工业园和安定区巉口园等5个以中医药为主的产业园,先后有奇正藏药、康美药业、神威药业、禾邦制药、千金药业等120多户药企入驻,把中药材变成保健食品、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等精深加工产品,推向全国甚至全球。2017年,全市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144亿元,市场年销售额达到170亿元。
今年10月,首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陇西举行,定西以崭新的形象登上对外展示的国家级舞台。
“发展差距”变“后发优势”
不能用老眼光看定西的,不止这一点。
定西十年九旱,即便是马铃薯这么好“伺候”的农作物,也经常是“种了一坡、收了一斗、煮了一锅”。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也让定西广大干部群众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迈开了大步。
为了能让群众吃饱肚子,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连续多年遭遇大旱之后,定西市提出“压夏扩秋”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抗旱保收。经过几年试验摸索,1996年,定西市提出实施“洋芋工程”,开始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种植。2008年,再次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的构想。在之后的岁月里,定西市委、市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苦干巧干,推动马铃薯产业先后走过了自给自足、产业培育、快速发展、全面提升、转型升级五个发展阶段,产业体系趋于完善,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马铃薯也在定西人眼里完成了从“救命薯”到“致富薯”“小康薯”的转变。目前,全市种植马铃薯300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4.54%,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0亿粒;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163亿元,人均产业收入159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2%;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8家,加工能力达到79万吨。与此同时,定西也跻身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成为全国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薯制品加工基地,获得了“中国薯都”的美誉。下辖的安定区、渭源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定西马铃薯”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荣获“全国十大魅力农产品”称号,成为全国各大市场的“宠儿”。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位于渭源县会川镇的田地农业科技公司的日光连栋温室内,成熟的微型薯已经采摘完毕。企业负责人杜宏辉不无骄傲地说:“这个日光温室是当前全国最大的专业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日光连栋温室,公司的种植基地不仅在定西有,在外地也有,微型薯产量已占全市的十分之一。”
从曾经的“跟着走”到现在的“领着走”,曾经贫困落后的定西已让人“另眼相看”。
相关新闻
- 2018-11-30步履铿锵踏歌行——改革开放40周年定西临洮县项目建设侧记
- 2018-11-29取经脱贫户 致富有门路——定西岷县“两户”见面会激发内生动力
- 2018-11-29定西渭源县:大山深处巡山人
- 2018-11-29定西安定区:24小时执勤的“智慧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