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百姓"幸福指数" 皋兰县精准脱贫结硕果
和平村村民的大棚蔬菜丰收了
红柳村村民在大棚内查看蔬菜长势
精准脱贫是中央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作为甘肃省第一批申请退出的6个县区之一,也是2017年兰州市唯一申请退出的县区,皋兰县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举全县之力,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走进皋兰,设施大棚鳞次栉比,“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日显成效,撑起了皋兰脱贫攻坚的基石。“一心四点四轴一廊”五大经济区产业布局和六大产业园架起了皋兰脱贫攻坚的桥梁。项目实施与民生建设交相辉映,珠联璧合。在全省率先实现畅通率100%的“村村通”公路如一条玉带盘旋而至,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铺就了“致富路”。水利设施将清泉带至千家万户。文化广场、书院成为农民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载体。世界第一古梨园、东湖森林公园、省门第一道绿色长廊筑起了生态屏障。花开千树,硕果自现。这些全景呈现了皋兰县在脱贫攻坚路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2017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以来的7795户27838人减少到609户1977人,贫困发生率由18%下降到1.28%,达到贫困县摘帽退出标准。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皋兰是兰州近郊县,干旱少雨、土地贫瘠、一穷二白是皋兰过去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皋兰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战天斗地的豪情,与贫困抗争,向干旱挑战,铺砂压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命运,历史性地解决了温饱问题。
红旗漫卷,征程新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沐浴党恩,信心百倍,直面贫穷,敢于担当。
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皋兰在全省吹响了冲锋的号角,朝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砥砺奋进。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皋兰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底线,主动靠前,攻坚克难。深入学习调研,细化方案措施,及时部署要求,立下军令状,制定路线图,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任务有力有效落实。市县两级领导带头包抓,帮扶单位定点联系,工作队驻村帮扶,形成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脱贫、苦干实干促攻坚的浓厚氛围。
精准脱贫,贵在精准。在精准识别上,按照“12345”贫困人口识别流程,对照标准、严格把关、多方评议、层层筛选,将真正贫困的群众纳进来,通过精准识别、动态调整、精细管理,确保扶贫对象识得准。在精准帮扶上,找准“贫根”,因户施策,实现帮扶措施精准到户、精确到人。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就业,培育“造血”功能。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政策兜底为其“输血”。在精准退出上,不简单以收入代替“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严格执行现行标准流程,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民生之本扶贫之要
畜色青青秀色餐,玉带迤逦瓜果兴,产业带动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按照做大基地、做精品牌、做强产业的发展方向,皋兰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设施农业建设,不断扩大高原夏菜、兰州白兰瓜、旱砂西瓜、红砂洋芋、优质林果、畜禽养殖等特色种养产业规模,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12家,创建各类专业合作社367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模式不断壮大,519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入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2144人稳定脱贫。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扶贫之要。充分利用靠近兰州主城区、兰州新区、白银市区的近郊优势和县域六大产业园区,通过政府引导,搭建平台,持续加大劳务输转力度,鼓励县域内企业、项目用工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实现了贫困群众“家门口”就近输转、就地增收。坚持“志智双扶”,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依托得天独厚的黄河奇峡风光和人文底蕴深厚的“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农家乐”200多家,带动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加快构建电商服务体系,培育建成“迈绿达”、“德源农业”等特色农产品网店,有效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大力发展生态补偿、光伏扶贫等项目,全方位、多渠道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皋兰县从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入手,着力解决好“三保障”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实施改造薄弱学校项目,新建村幼儿园16所,改建中小学22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学生都能有学上、上好学。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使群众就医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为广大群众织就了一张健康“保障网”。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通过政府定额补助和全额兜底的差异化补贴措施,全面改造农村危房,累计投入2754.5万元,使1531户贫困群众住上了整洁亮堂的新房子。
致富路上基础先行
昔日的一条条“瓶颈路”、“难肠路”脱胎换骨变通途,铺就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小康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脱贫攻坚的基础。近年来,皋兰县累计投入各类涉农资金26.4亿元,整合资金8亿多元,先后实施道路交通、安全饮水、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进村项目,着力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在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抢抓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有利契机,开通城际城乡公交线路19条,群众出行更为方便快捷。一大批农村安全饮水和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相继建成,实施水价补助,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和“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小康村、美丽乡村、环境连片整治区、环境整洁村等项目的实施,使昔日落后贫困的乡村实现了美丽“蝶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工程深入推进,农民艺术节、广场舞大赛等活动蓬勃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广大农民养老更有保障,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乡风更加文明向善,社会更加稳定和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积聚产业提供保障
壮大县域经济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物质基础。按照“12356”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立足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积极建设市区出城入园项目建设基地、现代商贸物流集散基地、都市消费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生态文化休闲基地,形成了“一镇一园区”的发展格局,园区建设成效明显,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增强,园区入驻企业超过400家。全县工业企业达到23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园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皋兰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打好攻坚战,党建是保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皋兰县找准扶贫与党建的结合点,全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深入开展“两强两争”活动,在贫困村全部建立了脱贫攻坚特别党小组,切实将党的基层组织延伸至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活动,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三变”改革,有效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积极推广“支部+协会+互助资金+产业+贫困户”的模式,进一步创新了服务群众的载体和渠道,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脱贫攻坚的画卷正全面展开,每一道风景都是坚实的脚步和辛勤的汗水。皋兰县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接地气,转变作风聚民心,讲政策、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精准脱贫已成为皋兰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法宝”,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皋兰的目标奋勇前进。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