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大河谣——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纪实》出版

18-05-31 08:2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本报记者阎世德《大河谣——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纪实》出版

  让一本书成为我们生活的参照物

  由省委宣传部重点图书项目资助、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河谣——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纪实》是记者阎世德历时4年,实地采访200多名建设者后倾力创作完成的一部3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他用一颗赤子之心,饱含深情地再现了甘肃水利大军的英雄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排除万难,呕心沥血,终于完成“水往高处流”的人类壮举;讲述了景泰、古浪、民勤的父老乡亲从贫苦走向富裕的生活巨变;再现了李培福等老一辈领导者,在工作中为民谋利、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本书主人公是景泰电力提灌工程的总指挥李培福,也是当时甘肃省负责农业生产的副省长。当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曾为他亲笔题词:“面向群众”。为了顺利完成这一工程,李培福主动请缨,发誓:“水不到景泰川,我就不回兰州。”

  如今,斯人已逝,而这个工程却在滋养百万人的幸福生活,感念和追求,在《大河谣——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纪实》中定格为永恒。

  1活着:向死而生的渴盼和记忆

  当贫困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拥有的幸福无疑缺少了参照物;许多理论上的东西,因为缺少具体的行动,大多成为一种美好的期许和向往。《大河谣——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纪实》一书,并不是单纯为一个工程树碑立传,实则围绕一个工程,阐释了我们前辈曾经历的苦难和贫穷,用让人不得不心怀敬畏的真实,给当下拥有的生活找来幸福的参照物;用真实而鲜活的一个个人的付出,表现了特定环境中一代人的执着和抗争,在这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不再是一句理论上的要求,而是令人泪流满面的壮举和丰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中国,曾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岁月,也在这段艰难岁月里,抒写了拼搏向上的努力和执着。

  《大河谣——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纪实》,以不动声色的讲述,记录了景泰黄河岸边生活的人们的真实处境:守着黄河水却无水可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便耕种再多的土地,天不下雨,谁都逃不了饿肚子的命运。喜泉乡福禄水村,拥有10个孩子的母亲37岁时成为寡妇后,日子的艰难全都钉进了她的“三寸金莲”里。全家没有一个符合条件的劳动力,工分是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凑一个。为了填补口粮严重不足,她赶着毛驴到30里地外挖野菜,常常走得双脚鲜血淋淋。至今想起母亲,60多岁的女儿张延菊都无法自制,感情几近崩溃。同时,类似舔碗、刮锅这些已经渐已模糊的生活名词,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冲击力。

  像这样向死而生的故事,《大河谣——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纪实》的上部埋下无数个泪点,总有一处,令你欲罢不能。今日尽管你无力复原昔日那片土地的荒芜与凄凉景象,但你一定能透过脑海中一帧帧划过去的历史档案,再现那些具体生动而又饱含深情的人物形象,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对活着的那种强烈欲望,炙热地燃烧着人世间种种的艰难。

  这是一种生的写照,但,似乎静水深流中也隐约闪烁着一丝要绝地反击的光芒。积蓄的力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后文埋下了伏笔,更给读者阅读上的诱惑和想象的空间。在该书的整体布局上,无疑是一条匠心独具的副线。正因为这样的铺垫,你自然会理解工程开工之后,这些老百姓为什么会“自带口粮,自带工具,自带被褥”前来施工,饥饿中对吃饱肚子的诉求,毫无渲染地表明什么是老百姓的需求,什么又是群众向往的生活。

  2主题:李老汉与千万大军的精神象征

  一个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才完全竣工的跨世纪工程,五十多万人,一百多万亩土地,三代人的命运被改变,这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

  本书全文都在试图用第一手图文资料复原这项工程,但在看似棱角分明的主线之下,其实又潜伏着两条错综复杂的人物情感纠葛副线。之一,是一代代生于斯的百姓在黄河面前不断被激发的智慧之于在大自然的残酷面前不断滋生的无奈之间的此消彼长;之二,是拥有着专业知识的技术专家却在特殊的年代坐了冷板凳之于不愿放弃活着的价值而在苦苦追寻出路的寂寞煎熬。

  对于副线一,黄河水就从眼前流过,但是灌区土地高于黄河水面达几百米,却无法泽被农田。眼睁睁看着河水哗哗流,人们却只能过着半饱半饥的日子。类似于这样的描述,全书花了大量笔墨,从而也更加突出了景泰县、古浪县、民勤县,这三个自西向东位于河西走廊上的干旱地区的老百姓的凄苦生活,以及在选择自尊还是活着时的焦灼与屈从。

  对于副线二,毫无疑问是前一线索之上解读“苦难”的升级版。这个群体的苦难不是地域造成的,而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和灌区百姓的内心状态又出奇的相似。他们渴望着有生之年干成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正如作者在文中提到的,这就像干柴遇到了烈火,在某一个恰当契机到来的时候,哪怕只是小小的火星划过,那也会在无尽的黑夜中,铸就一个伟大的梦。而这个梦,就是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就是这个工程的负责人:李培福,当地老百姓称他为李老汉。

  当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群体的梦想在这里“意外”碰撞后,两条副线开始迅速叠加,一起推动着更加复杂、深厚、强劲的情感一路狂奔。主线在这股情感的铺垫和带动下,在原本冰冷的“工程”躯体之中,分娩出一段又一段感人肺腑的人物故事,以景泰电力提灌工程指挥李培福为主人公的无数个相关人物饱满呈现。尤其是李培福,这个曾在陕甘宁边区做出卓越贡献的共产党人,怀揣毛泽东题词“面向群众”,再一次书写自己的信念和坚守。

  两股力量,汇聚起来的汹涌之势,最终成就了这个工程。当地人说:李老汉选择了这个工程,这个工程也选择了李老汉。最后,这个工程成就了李老汉,李老汉也用毕生精力成就了这个工程。而我要说的是,这个工程,成就了百万老百姓的生活之梦,成就了数百名一代知识分子的报国之梦。

  1983年积劳成疾的工程总指挥李培福病逝。陈可言、马兆麟等人临危受命,接过李培福手中的接力棒,继续着未完的惊天伟业。

  纵观全书,似乎在写作伊始,作者内心始终就在为这样的一个疑惑求解:工程之外,曾经滋养这片土地的一份热情乃至属于这份热情的根源是什么?一个政党自身所要秉承乃至坚守的精神家园,该如何深植与民并成为眼前的丰碑?或许这部报告文学的耐读之处正在这里,作者在深思的同时,全文却又在解释这些疑惑。

  这是一个伟大的故事,开篇充满荒芜;结尾是民心所归。

  3意义:我们需要生活和精神的参照物

  那些当年恪守信念、敢为天下先的领头人;那些在绝境中,前仆后继改变命运的农民工……他们逆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从未远去,在某种时空的交错中,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在追求中国梦的大河中,甚至与这些场景是高度的弥合和叠加。

  曾任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副局长,党建研究所主编、所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兼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的高永中先生这样评价:“这部书,就是一部为‘中国的脊梁’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好书。该书特别契合我们正在全国开展的精准扶贫这样一个宏大主题。精准扶贫,追求人民的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本书的出版,完全符合这样一种时代精神,值得更多的读者尤其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阅读,从中受到感动,汲取养分。”

  对于作者阎世德来讲,这部书不亚于又一个“电力提灌工程”:他能够历时4年,实地采访200多位知情人士,不顾身体的病痛,一气呵成此长篇巨制,于他的私心处,他是想以一个几乎伴随着他整个成长过程的个体经历,通过一个工程受益者的独特角度来对这段历史做一次恭敬的梳理;而身为兰州晨报新闻调查部主任的他,多年来积淀下来的丰富采访经验,又赋予他媒体人职业练就的素材敏锐度。掩卷而思,作品里饱含着作者向工程建设者们致敬的诚意和决心。尊重历史的客观,再现人物的精神。无疑,他通过对李培福、陈可言等人的叙写,又矗立起一座“景电精神”的丰碑。阎世德说,感谢兰州大学出版社,他们的认同和全力而为,给《大河谣——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纪实》一条生路,也让这种精神得以传承。

  《大河谣——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纪实》出版之前,阎世德的创作已经引人注目。《沙尘暴,千里河西的梦魇》入选中学语文自读课本,与甘肃日报社原社长、总编辑马克利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5·12大地震在陇南》获敦煌文艺奖,中篇小说《危险邻居》获得黄河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提名。一位00后的年轻读者在给阎世德留言中说:“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原来不仅仅是战争,落后的科技和酷烈的自然环境,同样带给他们太多的苦难。看到这些苦难,我再也不会埋怨眼前的生活;看到李培福等人的努力和奋斗,我明白了人活着必须要有自己的信仰和坐标。”

  记者 李辉

精彩推荐

  • 感谢,世界上那个最爱我的你! 感谢,世界上那个最爱我的你!
  • 第三届陇南文县2018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 第三届陇南文县2018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
  • 联手整治力行新村早市西段“顽疾”去除 联手整治力行新村早市西段“顽疾”去除
  • 兰州警方用心守护百姓平安 党建促队建 提升凝聚力战斗力 兰州警方用心守护百姓平安 党建促队建 提升凝聚力战斗力
  • 处理事故帮忙讨回10万元债务 宁夏司机送来锦旗感谢红古交警 处理事故帮忙讨回10万元债务 宁夏司机送来锦旗感谢红古交警
  • 【陇尚记忆(9)】改革发展中的甘肃影视 【陇尚记忆(9)】改革发展中的甘肃影视
  • 安宁、河北交警 深入基层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安宁、河北交警 深入基层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 电影《昨日青空》走进高校掀起万人合唱 电影《昨日青空》走进高校掀起万人合唱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
2   【百日会战】甘肃天水一银行不履行协助
3   图解:奔跑吧!“兰马”↓↓↓
4   林铎在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
5   关爱眼睛健康 兰大一院举行“爱眼日”
6   受贿超2700万 甘肃省林业厅原厅长马光
7   林铎在甘肃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
8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开通南京至兰州至阿勒
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甘肃各地将
10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