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理】文化之河西汉水,一条曾隐匿了身世的河流
原标题:文化之河西汉水,一条曾隐匿了身世的河流
薄雾中的西汉水
陕西略阳段西汉水
西汉水下游的村落
西汉水春日风光
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也是嘉陵江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南部齐寿山(古名嶓冢山),流经天水市秦州区后,在礼县折转向南,又急转向东,然后进入西和县、康县、成县,在陕西省略阳县注入嘉陵江,全长279公里,流域面近万平方公里。
1
秦人牧马与孔明伐魏
4月底,记者在康县采访当地举办的美食节时,曾见到摄影家一组拍摄的图片中有犀牛江畔的风光,这让记者联想到在天水陇南采访时,经常听到西汉水和犀牛江的地理名词。西汉水,从实地勘测,我知道那一脉孱弱的溪水从齐寿山奔涌而去,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最终从天水的麦积区出发,流经礼县,蜿蜒穿贯陇山而去……
它由涓涓小溪最终汇成流速潺湲的黄汤,渐渐地,它发现路无尽头,有些索然了,便蛇行,蛇曲为美,曲得圆润,曲得阴柔。站在西汉水的河畔,实在无法相信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也是嘉陵江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最为世人关注的是西汉水自齐寿山发源后,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天水、礼县、西和三县。在这一区域,它的上游河段沿途容纳了五条常年河和一条季节河,它们既为干流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又是沟通南北的天然通道,也孕育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早在2004年,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西北大学、甘肃考古所、陕西考古所5家联合考古队对西汉水上游地段的山山峁峁、沟沟川川进行了考古调查。他们发现西汉水上游有近200处的遗址,包含了各个时代的文化。其中,仰韶时代文化遗址61处,龙山时代文化遗址51处,周秦时代文化遗址37处,寺洼时代文化遗址25处,常山时代文化遗址18处等。
更重要的是西汉水流域曾是秦人的家园,把时间上溯到中国古老的“春秋”时期,那时的天水是秦人祖先的故土,在这片热土上崛起了秦国这支新兴的诸侯。他们大兴土木,在家乡修筑自己的第一个都邑,建起了恢弘的“西垂宫”理朝问政。在都邑的西山,修建了富丽堂皇的陵园埋葬了秦人先祖。
而在三国时期,它在魏蜀之间,曾上演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细细说来,在西汉水,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诸葛亮痛斩了爱将马谡;二是诸葛亮设计射杀了曹魏大将张郃;三是诸葛亮智收了文武双全的姜维。尤其是智收姜维,可谓是诸葛亮在西汉水流域留恋奔走最重要的收获,不然的话,蜀汉后期的历史恐怕就要重新改写了。
2
两座幡冢山令人疑惑
在陇南市的成县康县境内,我们却再没有听闻到西汉水,见到的却是一条叫犀牛江的小河悄然出行,在犀牛江畔行走,陶醉于它们的生态之美时,我们不经意地忽略了,那有着赫赫声名的西汉水究竟去往了何方?
实际上西汉水就是犀牛江,不要以为换了个马甲,我们就不认得你了,在康县周家坝镇时,当地文友曾这样解读,犀牛江的由来是因为犀牛潭,先有犀牛潭,再有犀牛镇、犀牛寺,最后才有了犀牛江的称谓。
在周家坝镇平洛河与西汉水汇合处,我们找到了“犀牛潭”。目测它周长有二三十米,水深四米有余,潭水碧澈如镜,峻嶒山石倒映潭中。江流弯曲,江水滔滔,南北两岸一马平川,远处奇峰对峙。平洛河与西汉水汇合处旁有一深潭。日间群鱼翔游,入夜微波映月。潭边有一方形巨石,青苔满布,石上有一痕迹,形如牛蹄。南北山上伸出两道山脉似两臂合围,将潭水、巨石搂揽其中,规模宏大,历史悠长的犀牛寺就建在潭南的山坡上。
相传,这是当年犀牛出没的地方。为纪念这一神奇的犀牛,人们把潭水汇入的大江称为“犀牛江”。又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犀牛寺”。《甘肃省通志》中还有一段记载,其意是:周世宗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天子令父母官修建犀牛寺;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将其圣旨全文刻于寺内石碑。时至今日,犀牛江水依旧日夜奔流不息,犀牛沉没的深潭仍行迹可鉴,潭边印有牛蹄的巨石安详地躺在那里,呈现出一副饱经沧桑的倦态。
记者先前在康县至陕西略阳采访茶马古道遗存时,听当地的文史学者一再提到汉水这个名词,当时心里就产生一个疑惑,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汉水与汉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喜欢中国历史的人会发现,“汉水”的名称在那些典籍里简直是汗牛充栋。天上有银河、银汉。古代秦岭西部的周秦先人,以天上之银汉,命名地上如银河般璀璨的汉水。
心中大是疑惑,为何今汉中不在汉水的中游而在汉江的源头?为何在嘉陵江的上游还有一条河流叫西汉水?
西汉水的源头在天水齐寿山,又名幡冢山。而让人不解的是汉水源头公认的地方在陕西宁强县代家坝,那里,居然也有一座山,叫幡冢山!
这样的地名混同在一起,让人崩溃!
3
汉水之源,天河之源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地质专家在勘查宝成铁路略阳和宁强段地形时,就注意到那里的古河道遗迹是连接汉水和西汉水的故河床,汉水的发源地应该是西汉水的源头甘肃省天水境内的嶓冢山。按照史学家和地质学家分析推测,西汉水和汉水分流的年代大约在南北朝,分流的原因有三种可能性:第一个可能是战争割据中人为改道,使得西汉水流入嘉陵江;第二个可能更久远,专家推测是地质结构中岩石浸溶凹陷导致发生河床改道;最后的可能则是地震裂隙造成断流改道。
不管怎么说,原来西汉水当年就是汉水。只不过因为河流改道,汉水的上游被截断了,改流到嘉陵江。“汉中”也从汉水偏中的位置,变成了位于现在汉水的源头地区。
因为年代久远,后人不知道发生的变故,牵强附会先秦文献,把原来真正的汉水源头的地名用在了今天汉水的源头地区。于是出现了山、河、城镇同时同名的现象。古人的困惑生生留在历史典籍里。
知道了汉水名称来自银汉,汉水原来的上源就是发源于甘肃天水的西汉水,才能理解“天水”地名的由来,之所以此地为天水——汉水之源,乃天河之源也!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所说的汉水流域与古时的西汉水本是一脉相承。无论是从地质学意义,还是文化意义上讲,都应该同处一个大的汉水流域范畴。
这一点,在《甘肃省志》(1998年版)第二十三卷水利志记载得很详细:西汉水,在地质年代曾是汉江源头,后来由于四川盆地水系溯源侵蚀,切开西汉水与川水的分水岭,将汉江(汉水)上游的西汉水袭夺为嘉陵江上游。《辞海》也说:“漾水,古水名。古人说,以西汉水为汉水之源。”
从今人的旅游笔记中也可以见到分晓:“列车由阳平关(车站)出发,跨过嘉陵江后,沿它的支流黑水河向东,不到三十公里的路程即可越过分水岭,到达汉江流域……车过代家坝,穿过一条近两千米的分水岭隧道,就到了汉江中源青泥沟。奇怪的是从代家坝到青泥沟,不像一般的河流上源谷地那样幽深,而是一条宽阔的谷道,宽谷中流水潺潺。就是在分水岭上也有河流堆积的卵石。表明这里过去曾经发生过河流袭夺现象……如今铁路所经过的地方,就是一条被遗弃的河床。”
那么,在西汉水边或者犀牛江畔,了解到这一派看似平静的流水之间,竟然有如此多的中国古代各时代文化交错分布,序列如此完整,内涵如此丰富,你感觉它还是一条普通的河流吗?
文/记者 刘小雷
图/杨庆(摄影家)
相关新闻
- 2018-05-24兰州卖菜大姐手绘果蔬“海报”成网红
- 2018-05-24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城关区办事处成立
- 2018-05-24韩国受甘肃邀请作为今年兰洽会主宾国组团参会参展
- 2018-05-24兰州:社区少年宫,托起孩子的多彩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