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社区少年宫,托起孩子的多彩梦想
原标题:社区少年宫,托起孩子的多彩梦想
学生们在“四点半课堂”学习京剧表演。
学生们在“四点半课堂”上航模课。
陈丽花是一位9岁孩子的母亲,最近,正在读四年级的儿子告诉她,自己的梦想是有一天能考上科技大学。在她眼里,儿子性格腼腆,有时候甚至还有些自卑,极少主动去表达自己的内心。如今,竟可以自信地述说出自己的理想。震惊之余,陈丽花难掩心中的激动与高兴。
陈丽花认为,这一切变化,全部源于学校的“社区少年宫”计划。自从参加了社区少年宫的航模班,儿子就变得越来越自信、乐观、好学。据记者了解,“社区少年宫”又叫“四点半课堂”,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社区、学校共同参与的课后托育项目。即在学生放学后、家长下班前的4点半到6点之间,免费开设兴趣班,让孩子在繁重的课业之外,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1
放学后、下班前让孩子的监管不再空白
在看到了孩子的巨大改变后,陈丽花常常向身边的朋友提起社区少年宫。因为,同为外地来兰打拼的他们,几乎都有着同样的困惑,那就是孩子的教育。
“孩子放学的时候我们还在上班,根本没有时间去接。就算有时间去接,辅导课业也是个问题。”武威来兰的务工人员杜杰仁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看重,但自己学业知识的限制,让他在孩子的课后教育上显得“力不从心”。
杜杰仁告诉记者,孩子所在的雁园路小学开办了社区少年宫后,他立即给孩子报了名。“能学到什么当时都没想,只觉得孩子放学后有地方去就行。”
现在,孩子每天下午都在“四点半课堂”学习电脑编程。5点40分,他和爱人下班接孩子回家,不再担心孩子放学后无处可去。更让杜杰仁感到高兴的是,通过“四点半课堂”,孩子真的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东西。“现在家里的电脑都是孩子在修,我觉得特别骄傲。”
同为外地来兰的双职工家庭,曾经一度,谁去接孩子成了黄莉红小两口的争吵根源。“大家都要上班,也不能天天请假,特别犯难。”黄莉红告诉记者,无奈之下,他们从老家请来一位远房亲戚专门负责孩子的接送。可接送问题解决了,孩子的教育又该怎么办?
“‘四点半课堂’好就好在,它不仅解决了大部分家长接送难的问题,还实现了普通家庭的课后教育问题。”在黄莉红看来,社区少年宫更像孩子们课堂之外的另一个家,让孩子在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找到了一个衔接点和平衡点。
2
暂别学业压力孩子们的梦想需要安放
自2010年以来,城关区就在全国率先尝试建设社区少年宫。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区少年宫39所,参加学生人数5万余人,占全区小学生人数的70%以上。而不同于课本教育,社区少年宫丰富的课程设置,也为孩子们在课堂之外,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刘博是雁园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没事的时候,他总爱用各种可以用到的东西来制作飞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开着飞机翱翔于蓝天之上。这个梦想,他曾向父母提起过,但父母并未太在意。
直到有一天,社区少年宫开设了航模班,刘博报了名。在航模班,刘博是“开飞机”开得最好、最稳的一个。在一次学校的开放日上,刘博第一次在父母面前“开”起了飞机,当他拿着遥控器操纵着自己制作的大纸飞机完成升空、降落等一系列动作后,他看到了父母眼中的惊讶。
“长大后想开飞机、想当科学家,这些梦想他小时候也在说,但从未想过他真的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刘博的父亲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不再觉得孩子谈起的梦想只是一时兴起,也不再认为整天拿着纸板制作飞机是在浪费时间。
“四点半课堂的所有课程,都与学校正式开设的课业无关,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雁园路小学赵校长坦言,孩子们的生活中不应该只有学习,他们的创造力无可估量,只要我们能够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
3
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同志们杀敌挂了花,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乡亲们若有怠慢处,说出来我就去批评他……”5月16日,嘉峪关路小学“四点半课堂”如常开课。刚一进学校,悠扬的戏曲声就从小礼堂中传来。校长赖学精告诉记者,隔天,他们应邀要去参加电视台的节目录制,所以大家都在进行紧张的排练。
来到排练现场,展现在记者眼前的俨然是一个正规的京剧“小剧场”。学生们穿上戏服,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板有眼地练习京剧剧目。看身段、听腔调,难以想象他们都只是小学生。
“学了三年京剧,了解了很多唱段。现在越来越喜欢京剧,回到家里给爸爸妈妈唱,他们都特别喜欢。”嘉峪关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晨曦告诉记者,京剧打开了她新世界的大门。相比起传统的舞蹈课、声乐课,她更喜欢京剧独有的韵味和文化。
事实上,不仅仅是嘉峪关路小学。近年来,随着“国学热”不断兴起,以国学为主的传统文化,也以更加独特的切入点,成了“四点半课堂”的一大亮点。部分学校将京剧、吟诵等传统文化加入到“四点半课堂”,不仅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也为孩子们的梦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当孩子们穿上戏服,细细品味唱词中的韵味,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更轻松的方式,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赖学精认为,“四点半课堂”应该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比如,孩子们可以从京剧的唱词中体会中国文字之美,也可以从京剧唱腔中提高音乐素养,这些都是课本知识之外非常难得的体验。
4
做有“温度”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拥有欢畅童年
如今,社区少年宫逐渐成为不少孩子梦想萌芽的地方。但是,社区少年宫会不会沦为学校搞的另一种课外兴趣班,进而剥夺了学生们的自由课余时间?
“这两种(社区少年宫和兴趣班)表面上看差不多,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雁园路小学赵校长坦言,“课外兴趣班更加倾向于学校有什么师资就教什么内容,现在则是面向社会聘请优秀的老师来担任,在满足了学生‘学什么’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证其全面发展。”
据了解,社区少年宫教师选聘坚持“多条腿”走路方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辅导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分批送教师外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开展专业项目的教研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配合,最终实现所有教师一专多能。对于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授课,确保授课质量。
至于占用学生业余时间的问题,赵校长认为,首先这是一项自愿参加的活动,有效利用孩子放学后和家长下班前的监管空白,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其次,孩子们参与这个其实是一种休闲,当一个孩子投入地干一件他喜欢的事情,其实是最好的放松。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平凉路小学校长马智馨。马智馨表示:“根据我们学校社区少年宫的办学情况,它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帮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上节省了不少校外报班的时间,把更多周末的时间还给了孩子。”
在马智馨看来,社区少年宫至少从形式上近乎完美地诠释了家庭、学校和社会这样一个完整的教育结构样本。对于社区少年宫的未来发展,马智馨表示,社区少年宫现在是依托学校,不能理解为是学校自身的事情,因此在运用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多在家长、社区中间找资源,只有社会、学校、家庭都参与进来,才能让社区少年宫托起更多孩子的梦想。
文/图 记者 刘琼
相关新闻
- 2018-05-24“第三届橙瓜网文之王”揭晓 甘肃网络作家获佳绩
- 2018-05-24享受中考照顾政策 兰州市2806名考生向社会公示
- 2018-05-24中车西北高端轨道交通装备造修基地项目在兰开工
- 2018-05-24陇原生态丨父子两代苦战沙海 8000亩沙漠变“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