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陇原生态丨父子两代苦战沙海 8000亩沙漠变“绿洲”

18-05-24 17:3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父子两代苦战沙海8000亩沙漠变“绿洲”

  治沙老人王天昌。

  昔日的荒漠如今焕发勃勃生机。

  千里河西走廊,气势磅礴的祁连雪峰脚下,除了“渴饮孤独当美酒,醉听风沙作壮歌”的浪漫边塞军旅文化外,更有一个个普通人防风治沙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者一个村社区。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治沙模范王天昌、王银吉父子就是多年在腾格里沙漠艰苦鏖战的治沙英雄。

  1

  “决不让沙漠埋掉家!”

  5月22日下午,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骄阳似火。76岁的老人王天昌刚刚从林地里转回来,喝口水后,拿出陪伴多年的三弦琴弹唱起来。

  “提起家来家不远,家住凉州长城乡,说起事来事有因,王天昌治沙为了保家园……”音色浑厚的琴音或铿锵或悠扬,诉说着老人的心声,也诉说着多年来防风治沙的喜怒哀乐。老人说,他在孤独寂寞的时候就会拿起这把三弦琴弹奏,边弹边唱,弹着弹着眼泪就下来了,唱着唱着就哭出了声……

  19年来,在他和儿子王银吉的努力下,8000亩沙漠变成了“绿洲”,那些滚滚的沙尘,那些移动的沙丘,仿佛听话的孩子般安静了下来。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这样做迫不得已,我们要坚持下去,好在现在已经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我一家人在战斗……”老人说,这两年,不但政府关怀支持,很多来自省城兰州的志愿者也来帮助他们,到沙地里植树造林,大家一起努力,防风治沙。

  从老人家门前放眼望去,沙枣树、梭梭、花棒等沙生植物,宛若一片绿色的海洋。

  “大风一起不见天,沙骑墙头驴上房;一茬庄稼种三遍,大风绝收小风歉。”十多年前,这里沙尘暴频发,沙漠不断向村庄逼近,村民常年遭受风沙侵袭。

  村里不少人选择外出打工。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王银吉没有离开,思来想去,他决定和风沙拼上一拼:“决不让沙漠埋掉家!”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王天昌的赞同。说干就干,父子俩撸起袖子开始向“沙龙”发起挑战。

  2

  治沙路上的爱与痛

  1999年春节刚过,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值钱家当购置苗木,王天昌父子带上帐篷和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拉着压沙用的麦草和玉米秆,来到村庄北面3公里的沙漠腹地,在一个叫庙儿墩的地方驻扎下来,开始压沙造林。

  为了运输树苗、麦草、水,王银吉购买了两匹大骆驼,在家与沙漠之间3公里多的崎岖小路上日复一日地往返,来回一趟就得3个小时。骆驼驮水远远不够苗木需求,王银吉又在沙漠里挖了一口水窖,用塑料薄膜包裹在水窖壁上,积蓄雨水。冬季,将骆驼驮进沙漠的水储存在水窖里,浇灌苗木。

  “每天被子和枕头上全是厚厚的沙粒,每天吃饭,碗底也有一层沙。”王天昌说,为了守护种植的苗木,他们在沙地里挖了一处地窝居住,后来一家人全部搬进地窝里住了下来。一年四季风餐露宿,劳累过度,王天昌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但他们没有退缩,因为治沙,女儿还放弃了学业。

  王银吉走到一棵树前,深情地拥抱着树干,泪如雨下。这棵树对他而言,比命都重要,这里,埋葬着他的爱,也种植着他的痛。

  2005年春天,正值植树的黄金季节,为了集中时间压沙植树,王银吉一家子把吃住全部搬到沙漠里,对孩子照料很少。春季开学后,儿子腿脚有些不正常,但全家人忙里忙外,只顾干活,就没有怎么在意。谁知,一个月后,儿子却被查出罹患脑瘤,几乎击垮这个与沙漠顽强抗争的硬汉子。

  王银吉当时如果把自己家里的几万元积蓄给儿子治病,儿子的生命还能拖一段时日,可是,这位“治沙愚人”却把这几万元全部用来购买春季苗木。

  他妻子哭过,抱怨过,不理解,不甘心,她看着躺在炕上痛苦挣扎的孩子心如刀割。王银吉的心何尝不苦?他比谁都想让儿子活着,就在这年端午节来临之际,王银吉可爱、天真的儿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熟悉的家,离开了全家一同治理的“王家沙窝”。

  儿子在弥留之际,嘱咐爸爸一定要将自己葬在治沙点上,他要陪着爸爸把这片沙漠植成绿洲。

  “媳妇埋怨我只顾种树,没有关心照顾好儿子,把孩子的病给耽搁了。”这成了王银吉心中永远的伤痛。但这之后,还是家庭给了王银吉安慰和支持,一家人将思念与伤痛化作了压沙造林的动力。

  3

  执拗感动了身边人

  刚开始几年,乡亲们都劝说这对父子“不要再劳民伤财了,人是不能和老天爷斗的”,王银吉的母亲和妻子也曾经动摇过,但王银吉从小性格倔强,就不信这个“邪”,这一老一少沙漠汉子硬是坚持了十几年。

  在茫茫沙海中植树实非易事,前一天刚种好的树,第二天不是树苗根部裸露就是干脆被连根拔起;头一天挖好的树坑,一夜间就被风沙填满;成活的小树苗,遇上几个高温天气,就会渴死;不管是寒冷的三九天,还是火辣的三伏天,树倒了,再栽。王银吉整年干的都是粗活、体力活,致使手心磨得起血疱,手掌压得起老茧,脚后跟干得开裂子,手指上的肉刺一根连一根,脸庞晒得黝黑,皮肤变得粗糙。

  19年来,王天昌和儿子王银吉,带着家人压沙造林近8000亩,累计栽植梭梭100多万株、花棒120多万株、毛条30多万株、柠条5万多株、榆树20万株、沙枣树10万棵。

  王天昌和儿子王银吉治沙的事迹感动了身边很多人。同村的赵德元向村委会申请,承包了5000亩沙地,带领15户人家到沙漠压沙植树;大湾滩的移民户找到王银吉,请他指导压沙,王银吉爽快地答应了,并将苗木、劳动工具、技术无偿提供给大家。

  “我只想多栽些树,为改变家乡生态环境尽点力。”王银吉坚定地说。

  王银吉和父亲王天昌两代人,以实际行动改变着家乡严峻的生态环境,把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洒向荒漠,在茫茫沙海中树立起了一面鲜红的旗帜,王银吉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被甘肃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获“甘肃省绿化奖章”,被武威市委、市政府授予武威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武威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共青团武威市委评为“青年星火带头人”,2008年被凉州区委、区政府授予“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5月15日,王银吉一家被评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

  “我和老头子约定,将来去世了就埋在这里,我要看着我们的小树苗成长。”5月22日下午,说到将来,王天昌71岁的妻子李兰英这样对记者说。这个满头银发,身体羸弱的普通农家老人,淡淡的语气中有种朴素的豪迈。

  19年来,王银吉为治沙花了100多万元资金,6000多个日日夜夜,往返行程10000多公里,在沙漠中有时候他常常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他和年逾古稀的老父亲,但他们从没有想过放弃治沙的决心,只有那把三弦琴和沙漠腹地的绿色植物能懂。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有人选择了逃离,有人选择了坚守。王天昌和儿子王银吉是后者,他们的选择源于对家园的热爱,也源于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责任担当。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行动,不仅守住了家园,更让肆虐的风沙止住了脚步。

  如今,登上王家治沙区13米的瞭望台极目远眺,沙海中无数花棒、榆树、沙枣树顽强挺立,葳蕤生长,绿色正向沙漠深处顽强延伸。

  文/图 首席记者 张学江

精彩推荐

  •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推进地企融合发展 金昌市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6亿元(图)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推进地企融合发展 金昌市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6亿元(图)
  • 兰州新区着力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兰州新区着力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 兰州七里河区2018年科技活动周启动 兰州七里河区2018年科技活动周启动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全力打造生态美丽新兰州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全力打造生态美丽新兰州
  • 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平凉市华亭县安口镇阳安村见闻 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平凉市华亭县安口镇阳安村见闻
  • 23家陇企参加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 23家陇企参加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
  • 甘肃省出台《意见》:严防“假小镇真地产”项目上马 甘肃省出台《意见》:严防“假小镇真地产”项目上马
  • 【印象陇原】古坡草原忆《秦风》(组图) 【印象陇原】古坡草原忆《秦风》(组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首站甘肃省周喜娥夺
2   图解:建设美丽新甘肃 这个攻坚战要打
3   温暖,是一种力量——定西市岷县“5·16
4   【最甘肃】张掖丹霞:《美国国家地理》
5   产业扶贫助力异地搬迁 藜麦红时武威天
6   2018“马云乡村教育计划”申报截止 甘
7   多家央企与甘肃签署23项合作协议 总金
8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将于5
9   中央企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
10   中央企业助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座谈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