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学校防灾减灾教育实现常态化
原标题:甘肃陇南:学校防灾减灾教育实现常态化
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5月13日电(记者 任卫东、程楠)长长的警报声刺破了午休的宁静,17岁的高二学生张知潜用毛巾捂住口鼻,和同学们从宿舍楼里冲出来。不到4分钟,从不同方向参加防火、防震应急疏散演练的学生们填满了几栋宿舍楼周围的空地。
张知潜是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中学的学生,他的家乡陇南在甘肃省最南端,与四川、陕西二省毗邻。因陇南地处青藏高原东侧边坡地带,受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自然灾害。十年前,这里是“5.12”地震中除四川震区外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随着警报响起,陇南市第一中学学生正在进行防火防震疏散演练。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十年来,通过各类应急演练及防灾减灾教育实践,陇南当地的学校不断强化灾难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把握最佳自救时机的能力。
张知潜告诉记者,他和同学们都非常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应急演练。“十年前的‘5.12’地震,我才7岁,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地震是什么。地震时,只能跟着妈妈趴在地下一动不动。通过应急演练,我了解到了基本的逃生自救知识。”
“不让灾害成为灾难。”陇南市第一中学政教处副主任殊云星说,该校的应急演练每学期至少保证一次,内容涵盖消防、地震、山洪泥石流等。通过各类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自救意识、互救意识,这样的演练是有意义的。”
“只有准备充足,我们才能在灾害来临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防御。”陇南市武都区深圳中学的副校长杜应得说,该校每两周到三周就会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师生们基本能在5分钟内疏散到指定地点。
2008年“5.12”地震后,陇南市的部分校舍破坏严重,在深圳市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援助下,两地建设者共同新建了陇南市武都区深圳中学。“从2009年秋季学期正式投用开始,学校一直很重视对学生的灾难教育。”杜应得说。
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往往是决定灾害损失和救援效果的重要因素。“5.12”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年,中国就把每年5月12日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是中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十年来,各地学校均开展了灾难教育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如今,把青少年当成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对象渐成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将灾难教育融进科普教育和课堂教育中,通过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把防灾减灾知识真正教给学生。”杜应得说。
相关新闻
- 2018-05-14“靖远枸杞”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2018-05-14“变”出新活力 “转”出真动能 ——白银市景泰县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见闻
- 2018-05-14黑毛驴驮来钱袋子 ——白银市平川区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侧记
- 2018-05-14红色旅游的新名片——第七届白银会宁红色旅游文化节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