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砥砺奋进奔小康 兰州皋兰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图)

18-01-24 10:0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张兰琴

  原标题:砥砺奋进奔小康——皋兰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藩重镇。

  ——这里,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这里,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这里,脱贫攻坚激战正酣。

  皋兰是兰州近郊县,位于兰州、白银、兰州新区三角辐射中心,现辖7镇71个行政村5个社区(含兰州新区西岔镇),总人口19.11万人,国土面积2556平方公里。

  ◆“陇中苦瘠甲天下”

  地处甘肃中部的皋兰,是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县之一。干旱少雨、土地贫瘠、一穷二白是皋兰过去的真实写照,渴盼甘霖、祈求温饱也曾是历代皋兰人最大的夙愿。

  穷则思变,困则求进,皋兰人不相信贫困的宿命。

  1955年,毛泽东同志为《皋兰县的三年发展计划》题写按语,称赞“这些地方同志的头脑能够积极地想事情”。

  一代又一代的皋兰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战天斗地的豪情,与贫困抗争,向干旱挑战,铺砂压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命运,历史性地解决了温饱问题,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红旗猎猎,征程新启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沐浴党恩,信心百倍,直面贫穷,敢于担当。

  怀着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美好憧憬,皋兰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的引领下,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率先在全省吹响了冲锋的号角,朝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砥砺奋进。

  1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六个精准”和“七个一批”的要求,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底线,主动靠前,攻坚克难。抓学习调研,定方案措施,强部署要求,签订责任书,制定路线图,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任务有力有效落实。市县两级领导带头包抓,帮扶单位定点联系,工作队蹲点帮扶,形成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脱贫、苦干实干促攻坚的浓厚氛围。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紧扣“精准”二字,按照“12345”贫困人口识别流程,对照标准,严格把关、多方评议、层层筛选、切实将真正贫困的群众纳进来,通过精准识别、动态调整、精细管理,确保扶贫对象识得准。在精准帮扶上,找准“贫根”,因户施策,实现帮扶措施精准到户、精确到人。有劳动能力的,按需培训技能、介绍工作岗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有创业能力的,从资金、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入手,扶持发展致富产业,确保家家有一个致富产业,户户有一份稳定收入;缺乏劳动能力的,由政府帮助贫困户以金融扶贫资金入股分红,以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收入。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于收入达不到脱贫标准的由县级财政筹资补齐,确保兜底脱贫兜得牢。在精准退出上,不简单以收入代替“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严格执行现行标准流程,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按照做大基地、做精品牌、做强产业的发展方向,不断扩大高原夏菜、兰州白兰瓜、旱砂西瓜、红砂洋芋、优质林果等特色产业规模。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6.28万亩,建立核心示范区4个,示范面积达到8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万亩,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7.5万亩。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全县每年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家左右,累计达到76家,规模养殖户累计达到2200户,畜禽饲养量达到115万头(只)。科学合理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名优土特产保护区以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大产业区”,积极引导镇村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年累计依靠特色产业脱贫2548户9204人。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创建国家示范合作社4家、省市级合作社22家、县级合作社52家,各类专业合作社达到3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联结发展模式和“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配送”的产加销一体模式,年均发展订单农业面积13万亩,农产品外销量达40万吨以上。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96人加入到产业化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带动2144人实现脱贫。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适度规模经营,累计流转土地7.45万亩。

  2

  抓牢民生之本扶贫之要

  充分利用靠近兰州主城区、兰州新区、白银市区的近郊优势和县域六大产业园区,通过政府引导,搭建平台,持续加大劳务输转力度,鼓励县域内企业、项目用工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实现了1200名贫困群众“家门口”就近输转、就地增收。坚持“志智双扶”,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聘用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229人,人均年增收1万元。

  依托得天独厚的黄河奇峡风光和人文底蕴深厚的“世界第一古梨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农家乐”200多家。加快构建电商服务体系,培育建成“迈绿达”“德源农业”等特色农产品网店,有效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大力发展生态补偿、光伏扶贫等项目,全方位、多渠道鼓起群众的“钱袋子”,确保群众不愁吃、不愁穿。

  县委县政府从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入手,着力解决好“三保障”方面的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先后投入1.64亿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75项,改造薄弱学校22所,新建幼儿园12所,有幼儿教育需求的行政村实现了幼儿园全覆盖,农村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1.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68%,2016年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验收。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三年来,免除幼儿保教费13356人次60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高中生学费703人次28万元,高职生学费190人次126万元。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5854人3548万元,困难家庭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相继建成县中医院、县医院外科综合楼等重点医疗卫生项目,新改建标准化卫生室44个,全县所有行政村卫生室都达到标准,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行医师多点执业,配备村医110名,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积极动员群众自觉参保,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66%。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保特惠、慢性病门诊治疗费用报销、重大疾病费用再报销等政策,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清零”行动,采取定额补助和全额兜底差异化补贴措施,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2124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001户,确保了全县农村危房应改尽改。

  3

  夯实基础提升公共服务

  3年来,县委县政府累计投入各类涉农资金26.4亿元,整合资金8亿多元,先后实施道路交通、安全饮水、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进村项目,着力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投资1.73亿元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283公里,投资3300万元完成道路生命防护工程521公里,投资618万元完成重点路段标准化养护476.6公里,所有行政村通村道路、通自然村道路硬化砖化全覆盖。利用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的有利契机,通过PPP模式融资1亿多元购置大中型新能源公交车75辆,开通皋兰至兰州、皋兰至兰州新区等城际公交和县城至各镇城乡公交线路13条,进一步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城乡居民出行更为安全快捷。先后投资4500万元建成山字墩水库至县城输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项,有效解决了全县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成立人饮工程专管机构16个,建成县级水质检测中心1个,累计投入维修养护基金190万元,每年落实水质监测资金45万元,有效保障了维修管护和水质检测需求。先后投资4195万元建成省级美丽乡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10个,实施环境连片整治区项目6项,建成环境整洁村17个。投资7600万元实施项目242个,推进38个小康村建设。三年累计投资1155万元整治村容村貌,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将环境整治经费按照每人每年10元标准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深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和“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乡村绿化、通道绿化、重点区域绿化为重点,投资4500万元累计完成造林面积3万亩,实施通道绿化73.5公里,建成林业生态村36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3.45%。积极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后投资1800万元,建成农村文化展演舞台57个,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农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深入实施“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工程,县财政按照每人每年5元标准列支群众文化活动经费,保证了群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每年举办农民艺术节、广场舞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80余场次,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全县参保人数77572人、参保率95.4%。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5723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健全完善低保动态管理长效机制,7096名贫困群众享受农村低保政策。2017年,由县级财政负担,将全县一类低保对象补助年增加300元,每人达到3804元。投入32.14万元为全县“两保一孤”群体4018人购买了重特大病保险,投入47.3万元为134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小额人身意外保险。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乡风更加文明向善,社会更加稳定和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4

  聚集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按照“12356”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立足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建设基地、现代商贸物流集散基地、都市消费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兰州近郊生态文化休闲基地,形成了“一镇一园区”的发展格局,园区建设成效明显,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增强,园区入驻企业超过400家。全县工业企业达到21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为支柱的工业发展格局。引进实施了北龙口国际商贸物流城、久和汽配城、康顺现代物流园等项目,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园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县域经济持续做大做强,为皋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打好攻坚战,党建是保证。皋兰县找准扶贫与党建的结合点,全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深入开展“两强两争”活动,在32个贫困村建立脱贫攻坚特别党小组,切实将党的基层组织延伸至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活动,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三变”改革,有效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积极推广“支部+协会+互助资金+产业+贫困户”的模式,进一步创新了服务群众的载体和渠道,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脱贫攻坚的画卷已全面展开,每一道风景都凝聚着无数脚步与汗水。全县干部深入基层接地气,转变作风聚民心,讲政策、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2017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7795户27838人减少到609户197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8%下降到现在的1.28%,3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达到贫困县摘帽退出标准,全县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脱贫摘帽不是最终目标,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才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作为,面对艰巨的任务,肩负神圣的使命,皋兰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众志成城,锐意进取,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斗志,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瞄准剩余贫困人口精准帮扶,持续巩固扩大脱贫战果,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皋兰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续写新时代皋兰改革发展新的辉煌篇章。

精彩推荐

  • “新水源二号”再遇卡机困难 四方会诊脱困方案国内首创(图) “新水源二号”再遇卡机困难 四方会诊脱困方案国内首创(图)
  • 全民行动 扮靓家园——庆阳市推进全域环境治理行动纪实 全民行动 扮靓家园——庆阳市推进全域环境治理行动纪实
  • 兰州安宁区筹备 “幸福安宁”灯展 打造春节游玩好去处(图) 兰州安宁区筹备 “幸福安宁”灯展 打造春节游玩好去处(图)
  • 天水甘谷为精准脱贫加挂人才引擎 天水甘谷为精准脱贫加挂人才引擎
  • 补齐农村电商短板发展农村电商经济 补齐农村电商短板发展农村电商经济
  • 【本网直播】甘肃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 【本网直播】甘肃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
  • 兰州雁滩路社区举行送腊八粥暖人心活动(图) 兰州雁滩路社区举行送腊八粥暖人心活动(图)
  • 定西市:挂花灯迎新春 定西市:挂花灯迎新春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食药监局抽检881批次食品 12批次
2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筹备工作省直
3   唐仁健会见修涞贵一行
4   甘肃省食药监局通报多批次不合格食品
5   国务院安委会考核组向甘肃省反馈安全生
6   兰州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 张伟文
7   兰州大学召开2018年新闻媒体座谈会(图
8   甘肃省新设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   林铎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18年第一次
10   甘肃省中药材交易中心上线运营启动暨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