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时评】跑偏的政绩观亟待“挤水”
原标题:【黄河时评】跑偏的政绩观亟待“挤水”
马进彪
继辽宁承认财政数据造假后,近日,内蒙古也自曝存在财政、经济数据造假的问题: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区县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一些地方盲目过度举债搞建设。内蒙古经济注水很难说只是“微乎其微”,因为之前承认经济数据造假的辽宁也仅表示部分区县“掺水”20%至30%,而内蒙古给出的数字是“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注水了40%”。
经济数据是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宏观依据,各地的数据汇集在一起,就是国家做出重大决策的客观前提,因而可以说,各地数据的准确性,决定着整个国家出台政策的精准性,这对国家来说是制定大棋局的有效参考。如果一些地方的经济数据存在着失真现象,那么,依此制定出的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就会潜含着一定的偏失,这会对整个部署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并且,作为国家制定的宏观发展战略来说,都有着相对较长时期的稳定性,因为国家发展战略是方向性的坐标,它会成为各地方制定具体规划的必须遵循,其中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不同经济发展状态的地区给出针对性的政策配套,这体现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施治的因地制宜理念,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发展缓慢的地区才能在“对症下药”的大棋局中逐步摆脱自己的困境。
而辽宁、内蒙古本身就是发展相对缓慢的地方,更需要取得国家政策的针对性支持,但前提是必须如实反馈自己的真实状况,这与看医生一样,其目的是为了让自身更健康,而不是让医生认为自己已经很健壮,所以,不能有半点虚假,是一就是一,是二就不能说成三。否则,国家宏观层面的“对症下药”就无法精准实施,这会使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错过政策援助的最佳时机。
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打肿脸充胖子”,首先损失的是自身应当获得的发展机会,这对地方来说是自作自受,是一种愚蠢行为。但在这种“愚蠢”的后面,其实还存在着某种“精明”的算计,那就是将经济数据搞漂亮了,就等于给自己脸上贴了金涂了粉,最终这些脸面上的修饰都会以一种“政绩”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才是更深层的原因所在。
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这是多种原因下综合促成的客观现实,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进取。在经济发展的路径上,后一步总是以前一步为基础,前一步迈得有多么稳固,后一步就会有多么坚实,这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接续过程,每一步都要以客观现实为出发点,同时每一步也都要以客观目标为落脚点,而这绝不是一个臆想中数字跳跃的过程。
因此,一些地方经济数据注水的问题,其实折射的是政绩观跑偏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注水,固然事后也可以以“自曝家丑”的形式挤出其中的水分,并处理那些数据造假的官员,但其实造假的过程已经给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造成了干扰和破坏,因此,处理这样的事就不能停留于事后的“挤水”层面,而应当关口前置,修正官员的政绩观,给那些“注水”的政绩观彻底“挤水”。
相关新闻
- 2018-01-03【黄河时评】“以税治污”护航高质量发展
- 2018-01-03【黄河时评】“以税治污”护航高质量发展
- 2017-12-27【黄河时评】让调查失业率数据发挥更好作用
- 2017-12-20【黄河时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需要切实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