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悄然变样 甘肃会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纪实
原标题:让农村悄然变样
——会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纪实
一条条宽敞平整的水泥路延伸至农户门前,一座座干净整洁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一股股清澈安全的自来水如甘泉般浸润着农民的心田,一项项富民产业发展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实施……这一切,都是美丽乡村建设所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会宁县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全力打造美丽乡村,逐步建成了17个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抓整治变脏乱为靓丽
“房前柴草垛、屋后粪土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是会宁河畔村美丽乡村建设前村容村貌的真实写照。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河畔村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如今,走进美丽乡村示范村,人们看到的是道路宽敞整洁、村庄绿树成荫、文化墙引人驻足、环境干净卫生的新气象。两年来,美丽乡村示范村共实施改厕、改圈1200户,改造房屋750户,新修农户围墙1.8万米,粉刷墙面8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宣传墙220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3.6万株,修建农户花园300处,修建公共厕所5处,安装太阳能路灯700盏。
建机制变粗放为精细
在郭城驿镇红堡子村文化广场,戏台、健身器材、篮球场、垂柳、鲜花、“勤俭孝和”四德榜……城里人能享受到的,农村人也正享受着。会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群众筹资达22万元,投劳折资达560万元。建立了村庄保洁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门前三包”“户分类、社收集、村转运”的管护模式,逐步实现了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美丽乡村示范村还通过“五星级文明户”“好邻居”“好媳妇”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引领群众学习文化、陶冶情操、倡导文明、讲究卫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建设美好家园。逐步健全的制度机制以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等,有力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挖潜力变低效为高效
高庙村通过争取扶贫、农牧、水利等项目和群众自筹,在高庙村集中连片搭建高标准塑料大棚160座,每座大棚项目补助8000元,群众自筹2000元。并利用中川米峡水库的蓄水,配套建设蓄水池、滴灌设施,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露天蔬菜600多亩。大棚蔬菜每亩的收入高出普通粮食作物收入的10倍以上,由“千元田”变为“万元田”。新添堡乡道口村通过“种植业调结构,养殖业扩规模”富民增收。道口村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4000亩,建成千亩优质紫花苜蓿示范片1处,饲草留床面积达到4500亩。建成肉牛养殖合作社7个、千头肉牛集中养殖小区1处,实施肉牛养殖项目4项,完成总投资191万元,扶持92户贫困户引进种牛92头,新建暖棚105座,全村肉牛饲养量达到2200头,户均饲养量由3头增加到5头以上,人均从种养殖业可获得纯收入达到了4390元。(特约记者 张文广)
相关新闻
- 2018-01-16【来自甘肃基层的报道】老钱赚钱有新法
- 2018-01-16甘肃皋兰永登将建51个光伏扶贫村级电站
- 2018-01-16【甘肃省产业扶贫集中采访纪行之四】有机小黄瓜“开”出致富花
- 2018-01-16甘肃静宁培训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