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红古区探索智慧农业“互联网+”销售模式

17-11-08 10:3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强励耘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甘肃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原标题:打开手机“种地”种出农民致富新路

  红古区探索智慧农业“互联网+”销售模式

  中国甘肃网11月8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徐晓君)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而在金城红古区也能感受一番古人咏菊者的意境。初冬时节,记者被眼前“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菊园美景所陶醉。

  近年来,红古区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大机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和发展了优势特色产业,通过设施农业和专业化生产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做精做出特色产业化经济模式,提振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和农业优化升级,多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红古区探索智慧农业“互联网+”销售模式,转变思路成为积极推进红古区农业发展新出路。

  发展菊花产业铺就致富之路

  记者走进红古区红古镇薛家村的薛家台的百亩菊花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团锦簇、沁香扑鼻的菊田,当地的菊农正在花丛中忙着采摘菊花,成为村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据了解,今年菊花长势喜人,种植基地菊花总产量可观,100亩种植效益达2、3百万元。村书记介绍说“以往这里都是种植常见的蔬菜,经济效益很低,自从改种菊花后,每亩产值大幅度提高,可为菊农带来不少的经济收入”,说到这里村支书笑得合不拢嘴。

红古区红古镇薛家村薛家台的百亩菊花种植基地

  41岁的河北人郑洪臣是这片菊园的主人,也是其农业开发公司的法人。他曾在浙江和北京做皮草生意,在南方工作时间长了,自己慢慢好上了菊花茶,尤其爱喝南方的杭白菊,在北京工作时,他有幸认识了一名种植和改良菊花的专家,俩人因共同爱好,很快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前几年被兰洽会招商引资来兰开始搞农业养殖项目。“由于自己喝茶的爱好,刚开始带着北京专家给的菊花种子,在厂里院里种植了8平方米的菊花地,没想到种植效果还不错,口味非常适合北方人,于是从农民手中流转了100亩土地,开始大面积种植菊花。”郑洪臣说,由于当地种的菊花品种不适应种植,为了找到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特意去浙江学习考察,调研之后。她认为,周边的土质和技术更适合种黄菊。100亩新型有机无污染的“高原皇菊”,因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光照足,冲泡出来的菊花茶色泽纯正口感香甜。

  正在田里摘菊花薛家台农民高英美告诉记者,每年9月是采菊花最繁忙的季节,每天厂里付给每人80元的工钱,男工要100元。数十位采摘工紧张忙碌地将菊花一朵朵手工采摘下来,而这些菊花第一时间将被送到郑洪臣的加工厂进行晾晒、烘干等多道工序,制成包装精美的菊花茶后,马不停蹄地发往市内。由于菊花种植的劳动强度不大,适合妇女、老人参与。郑洪臣定了一个规定,在公司打工的,优先考虑贫困户,尤其是妇女和老年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每到需要菊花栽种、除草、采菊的气节,村民就会自发地背上背篓、手拿镰刀去菊花种植基地。

  薛家台发展菊花种植是红古区转型发展农业的一个缩影。郑洪臣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百亩高原黄菊茶园,明年将扩大种植面积,预计可达1000亩,要把“兰州第一茶”做出名堂。兰州以前没有茶的历史,现在周围很多村民都来这里学习高原黄菊茶的种植技术,我们未来打造的就是兰州的第一“茶园”,眼看着菊花收益鼓起了自家的“钱袋子”还解决了村里一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马家台是红古区红古镇旋子村的一个自然村,是该区正在开发建设的47个坪台之一。马家台上有45户农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近年来马家台的坪台地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最长已有13年树龄的6600亩核桃树覆盖整个山台坪地,生产的核桃以个大、皮薄、肉厚、味鲜著称,成为马家台最叫响的金子招牌;种植的郁金香、金红宝小甜瓜在甘、青两省久负盛名;熟透了的小甜瓜,放在房里满屋飘香,那个香沁人心脾,让人垂涎欲滴;西瓜皮薄瓤鲜沙甜;种植的辣椒、茄子、西红柿、番瓜,引进的新疆大枣种植面积已达29亩。马家台现已是红古区乃至我市著名的砂地核桃、旱砂瓜种植基地。马家台上的精细蔬菜、瓜果以“富硒”、天然有机、绿色生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四方游客。

  一家三口的智慧农业电商之路

  “祁万海一家三口把我们村的农业搞出了新花样,记者都来采访,按现在时髦的话说,祁万海一家成了我们村的‘网红’!我种了大半辈子庄稼,没想到农产品还能这么卖,真了不起!”提起祁万海和他的农业项目,花庄镇村民王伟国连声称赞。

  今年50岁的祁万海是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的农民,在村民眼里他一直是个“爱折腾”的人。他种过地、贩过煤、修过车,近几年又干起了种地的老本行。不过这次,他搞的是智慧农业,三个手机APP和一个微信小程序就能实现种植和销售,还能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家致富。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一切都是“90后”的儿子和女儿大学毕业回来后和他一起“折腾”出来的。“在销售方面,我的两个娃就是我的老师。”祁万海笑着说。

  看到父亲祁万海种的农产品没有销路,今年27岁的女儿祁复晶就利用自己大学期间开网店的经验开始网上销售。后来发现草莓等时令果蔬通过物流运输到客户手中就已经烂了,他们就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我上初中时,我爸就看我在网上偷菜,玩开心农场。后来我们一商量,就把众筹、虚拟开心农场嫁接到了我们的智慧农业项目上。”祁万海21岁的儿子祁锦瑞打开手机,向记者介绍他们父子三人创立“农迈特”项目的情况。2016年3月,祁万海通过技术应用,开发了“农迈特开心农场”农业众筹项目,包括三个手机APP和一个微信小程序,实现信息全程化采集、智能化远程控制、精准化操作运行、科学化数据管理,推进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温棚里种植的无花果树,树龄超过3年的,密密麻麻地结了果,青涩的无花果还没有成熟,静静地生长,默默地等待着它的“主人”。它的主人是谁?祁万海说:“不是我。”“那是谁?”记者忍不住发问。他说,“是从一开花就订购了它的消费者。名花已有主,至于信息嘛,全在我的手机里。”祁万海打开手机,让记者看相关信息。无花果的生长状况居然全“装”在手机里,实时画面一打开,记者用手去动哪一个果子都一览无遗。祁万海说:“即使消费者在北京,也能够瞧见它在这边的生长动态。”他说,无花果的生长,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指标,通过遥感技术中控,一机在手,全部搞定。

  通过“农商网”手机APP发送命令到配套的智能主控机箱,主控机箱收到命令后,自动控制设备开始工作。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大部分农事进行操作,包括自动卷帘、自动施肥、自动灌溉、自动通风、自动温控,提高了农户的劳动生产率。另外,农户可以随时上传农业信息与他人共享交流,比如每天的菜价变化,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操作设备时出现的问题等。而“农商眼”手机APP,祁万海形象地称它为农民的眼睛。它具备精准操作、整合农牧业资源的功能,通过在智能温室中安装的无线摄像设备,利用无线网络,就算农户身在外地也可以在手机上远程视频监控和操作,远程获取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指标及视频图像,使作物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设施农业平均产量。

  种出农产品就要销售,这就要用到“农迈特开心农场”的手机APP,它利用农业众筹新思路,把虚拟的qq开心农场、开心牧场变成现实,让每个认筹的用户能用手机种地。每个智能温室中的作物生长记录表与作物溯源管家系统相连接,用户可以通过实时画面观看到自己所购买或认筹的农副产品从播种、生长、采摘、农残检测、包装到配送的全过程,可以实时查询追溯作物的各个环节,享受“都市农夫”的乐趣,做到玩得开心,吃得更放心。

  如今,祁万海把物联网与互联网应用到现代农业,已经改造智能温室55座,接收订单4万个。他又加入农业合作社,与20多家涉农企业合作,通过农产品众筹+农业旅游,结合产地旅游资源、农家乐等形式搭建全农产业链,多元化开发当地经济,带动当地农户500多人,节假日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0多人次,每个温室年均增收约1万元。在祁万海的带领下,女儿祁复晶负责财务工作,儿子祁锦瑞负责项目管理。此外,他们还召集了10个大学生组成一个创业团队,不断地进行尝试改进,争取让项目更完善,能让自己和更多的乡亲们受益。

  多措并举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红古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补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短板,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仅去年,红古区实现农业增加值9.97亿元,增速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79元,增速7.7%;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17万亩、产量达到64万吨,粮食总产量达到1.31万吨以上;畜禽饲养量达到62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12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67吨。

  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红古区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立足坪台地点多面广的实际,实施“双千万元”扶持政策,做到川水地挖潜增效与坪台地开发利用并举;为支持不同类型种养殖业和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全区农村信用社推行“双业贷款”政策,对草食畜牧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贴息贷款,不断加大对“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了种养殖业资金缺、贷款贵的问题,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跨越。

  红古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闫继海告诉记者,红古区农业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利资源丰富,有川水地7.8万亩、坪台地9.7万亩(47个坪台地),是发展现代农业、城市农业、高效示范农业及畜牧水产业的理想场所,吸引了多家资金足、技术性强的企业入驻。据了解,全区现有伊利乳品加工、鑫源有机农业、绿源蔬菜储运等17家农产品生产、储运、加工企业。企业与政府联动,共同助力“技术惠民”事业,使更多农民有了一技之能,跨出了“输血”向“造血”过渡的重要一步。通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红古区已成为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富硒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为实现全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红古区仍在砥砺前行。

精彩推荐

  • 兰州南绕城高速建设者:浇筑特大桥的难忘时光(组图) 兰州南绕城高速建设者:浇筑特大桥的难忘时光(组图)
  • 冬日暖阳下 临夏州永靖县太极镇大川村农民晾晒红枣 冬日暖阳下 临夏州永靖县太极镇大川村农民晾晒红枣
  • 兰州南绕城高速2018年底通车 公航旅筑梦金城(组图) 兰州南绕城高速2018年底通车 公航旅筑梦金城(组图)
  • 兰州热心男子捐赠新沙发床低保户家庭寒冬沐温暖 兰州热心男子捐赠新沙发床低保户家庭寒冬沐温暖
  • 兰州市实验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参观兰大附中 兰州市实验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参观兰大附中
  • 调控政策背景下的兰州楼市 调控政策背景下的兰州楼市
  • 兰州市十九中教育集团下沟校区开展亲子爬山活动 兰州市十九中教育集团下沟校区开展亲子爬山活动
  • 高校图书馆座位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甘政法图书馆有新招—— 手机APP预约选座,“抢座”大战“风光不再” 高校图书馆座位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甘政法图书馆有新招—— 手机APP预约选座,“抢座”大战“风光不再”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兰州市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2   2018年“国考”今日9时开始报名确认 截
3   【领航新征程】永昌:一个全国文明家庭
4   庆阳:车辆坠河沟5人被困 警民联手救援
5   甘肃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各院校
6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追授李钢、冯小平同志
7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隧道实
8   胡泽君在甘肃省宣讲十九大精神时强调:
9   【领航新征程】陇南师专电商学院:培养
10   2018年“国考”今日9时开始报名确认 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