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故事丨武威人段秀实,弃科举投军营终成大唐名将
原标题:武威人段秀实,弃科举投军营终成大唐名将
讲述人董洪文化学者
段秀实画像
《段秀实除暴》连环画
段秀实孤身入军营
文/图 首席记者 王文元(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科举时代,读书人最主要的出路,就是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朝廷认可,从而打开仕宦而至将相的通道。
如果读了十几年书,却放弃考试,这在科举时代,就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奇闻。然而,在唐代就有这么一位甘肃人,不仅放弃了科举考试,后来还到西域从军,最终他还是干出了一番事业,成为唐代中叶名将,令无数后人敬仰。
这位甘肃人,就是唐代的段秀实。在唐代安史之乱的大动乱中,一批出生于陇右的名将投身到了平定叛乱的一线战斗中,他们屡立战功为时人所瞩目。甘肃武威人段秀实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名将之一。段秀实本籍武威,不过他的曾祖父段式睿曾在陇州担任过刺史,就把户籍改为汧阳,他的父亲段行琛,曾任洮州司马。段秀实一生,没有多少野战之功,主要是在军中处理文书、管理后勤等岗位上辅助主官,但却走出了精彩的人生历程。
那么,段秀实是如何放弃科举考试,又如何实现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段秀实的传奇故事。
放弃科举,他重新选择了人生之路
这个故事,和我们前一段讲过的武威段氏的故事有点关联。上次《大理段誉,金庸笔下的武侠原型祖籍武威》刊出后,引起了很大轰动。很多人都对武威段氏给予关注。武威段氏名人辈出,留下的故事非常多。在众多的武威段氏名人中,唐代段秀实一生忠孝节义,是一个很有原则和个性的人物,也是一个比较令人瞩目的人物。
段秀实出自官宦人家,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小段秀实就是一个乖巧孝顺的孩子。六岁时,他母亲有病,为照顾母亲,竟然连续7日都没有心思吃饭,等母亲病情好转,才开始正常吃饭,他也被人们称之为“孝童”。这个故事至少说明,段秀实不仅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很有责任心和担当,这两点,是他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长大后,段秀实不仅沉稳宽厚,而且很有主见,也有了济世安民的思想。
就在这时,他面临这样一个选择。啥选择?家人要他参加科举考试,准备考明经科。不过,似乎段秀实对这种死读书有点反感。再加上他的视野也逐渐开阔,他觉得考取明经不过是“搜章擿句,不足以立功”,就放弃了科举。这一点和汉代班超的投笔从戎有异曲同工之妙。班超投笔从戎时说,大丈夫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立功异域,怎么能长久地和笔砚打交道。不知是巧合,还是向往,段秀实后来也到了西域。
745年,段秀实被安西节度使马灵察任命为别将,曾参加作战立下战功。三年后,他的命运再一次面临考验!
什么考验呢?天宝七年,高仙芝接任马灵察的节度使后,唐朝军队与大食爆发了恒罗斯之战。这场战斗实际上是唐王朝和大食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在大战中,跟随唐军参战的一个部族临阵叛变,结果扰乱了唐军阵型,导致失利。
一时之间,参战各部纷纷溃散。就在危急时刻,段秀实听见了都将李嗣业的声音,一看,果然是他。形势危急,段秀实建议李嗣业立即收拢散兵,恢复建制,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史书记载,当时,段秀实非常着急,害怕李嗣业不敢承担这一重任,就大声质问,害怕敌人而逃奔,这算啥勇敢?自己跑了把更多战友留给敌人,这算啥仁义?更不是大丈夫的行为。在安西都护府,身高七尺的李嗣业,力大超群,善使陌刀,以勇力而闻名,再加之为人豪爽,很有人缘,作战中他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故敌军称其是“神通大将”。段秀实这样一问,让李嗣业恍然大悟。他们两人就此寻找失散的将士,逐渐恢复了建制。
返回到安西都护府后,李嗣业请段秀实任判官。判官是属官,掌握机要、处理文书,很多名人都任过节度判官。后来,段秀实长期任判官,在众多名人判官中,段秀实算是个老判官了。
不过,段秀实还是非常有谋略的。天宝十二年,封常清接高仙芝任节度使,一次大战中,封常清准备追击。段秀实上前献计说:“贼兵羸,饵我也,请备左右,搜其山林。”果然,唐军在搜查中歼灭了敌人伏兵,段秀实被提升为绥德府折冲都尉。
率军东返,参加平定安史之乱
很快,西域的唐军就被迫东返了。安史之乱发生后,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安西四镇的唐军逐步东调,参加平叛。李嗣业身为唐军名将,率五千安西兵救援。
不过,大军千里东进,面临着种种困难,将士们更是心神不定。当时,节度使梁宰存对东进参加平叛心存疑虑,主张进一步观察局势。段秀实坚决支持东进,他还督促李嗣业抓紧时间东进。在段秀实的督促下,他们率领安西节度使所属五千步骑东进。到达内地后李嗣业被任命为节度使,段秀实为判官。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此时,唐王朝各种矛盾集中爆发。最为主要的问题是经济问题。战乱导致社会生产力急剧下滑,大军后勤供应成为问题。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时刻,李嗣业与诸将围住安庆绪的老巢,段秀实督促粮草,招募士卒购买马匹,做了大量的工作。
谁知,前方却传来名将李嗣业殒命的消息。原来,李嗣业在战场上受箭伤,应该静养休息,等伤口彻底愈合后再活动,可是战事紧张,他只能带着病体上前线,结果伤口迸裂而殒命。
听到老战友捐躯沙场的消息。段秀实非常难过,但还是振作精神,迎接挑战。他面临的难题是,不仅要处理好李嗣业的后事,还要将从安西都护府来的部下们安置好。
于是,段秀实给同僚白孝德写信,让他派人把李嗣业遗体护送到河内,给李嗣业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裨将荔非元礼接替了李嗣业统帅这支部队。为此,荔非元礼还特地举荐段秀实任光禄少卿。
然而,军中长期积压的矛盾,像一座火山,越积越多,迟早要爆发。此时,唐王朝已经是千疮百孔。他们又从东线被调到了西线,防守陇山一线,参加同吐蕃人的作战。陇山东侧的邠宁一线,唐军番号众多,供应困难,各级仓库中都没有存粮,就连县吏都逃跑了。部队长期征战,再加之供应很差,战士思乡心切,而时局又不容许休整。
一天,部队发生叛乱,接替李嗣业的荔非元礼及一批军官为乱军所杀。只有长期主管后勤的段秀实为士卒信服,都向他拜服。随后,白孝德被推举为节度使。
为管理军纪,段秀实只好自荐为军侯,知奉天行营事。他就任后,号令严肃,士卒都非常害怕,有所收敛。后来他被任命为泾州刺史,封张掖郡王。
孤身入营,片言只语说服闹事者
虽然身处危局,但他总是能最大限度维持正义,听从朝廷调遣。
段秀实曾遇到过很棘手的事情。当时,郭子仪的儿子郭晞以检校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屯驻在邠州。可是,这个郭晞的水平和郭子仪相差太远,军营本是严管之地,可他却放任士卒横行,更有地痞无赖混入军营,打着郭子仪的旗号,横行无忌,动辄打伤居民,撞倒孕妇。段秀实无奈,自任都虞候,准备整治军纪。
果然,事情来了。
一天,郭晞的几个手下,在市场上购买酒时故意找事刺伤卖酒翁,砸坏店铺里的工具。段秀实知道后,抓到肇事者,斩首示众。这下,可是惹着了郭晞。他准备捉拿段秀实,找回面子。谁知,段秀实却自投罗网,只带了一个牵马的老兵,就来会郭晞。段秀实大笑着走进军营说:“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头来矣。”然后,大声质问那些士卒:“尚书待你们不好么!副元帅待你们不好么!为何要败坏郭家的名声呢?”
这下,郭晞坐不住了,出来和段秀实论理。段秀实告诉郭晞不要糟蹋了郭家忠义天下的名声,这样一说,郭晞顿时语塞,只能乖乖听从。
还有一个故事,泾州大将焦令谌私自占田,可是大旱连连,粮食颗粒无收,焦令谌却不减免佃租。段秀实获悉情况后,发布公文免去了百姓的田租,结果却惹怒了焦令谌,还把告状人打了一顿。段秀实听说后,对那些军头也没有办法,只能将唯一的一匹马卖掉代为偿还田租。这样一来焦令谌可是犯了众怒。连他的上司熟人都来信批评他。据说,焦令谌很快就惭愧而死。
后来,朱泚造反,拉拢段秀实。段秀实将计就计,暗中和将军刘海宾、姚令言、都虞候何明礼联络,打算诛杀朱泚。结果事泄,段秀实遇害,年六十五,诸将皆继为贼害。后人评价段秀实,一生忠孝节义俱全,可谓完人。
相关新闻
- 2017-11-06【兰州故事】武威人段秀实 弃科举投军营终成大唐名将(图)
- 2017-11-05【改革·印记|讲好兰州故事】兰州永登县通远乡村民“喜临门”(图)
- 2017-10-27【改革·印记|讲好兰州故事】兰州皋兰什川“软儿梨”火了 果农笑了(图)
- 2017-11-03【改革·印记|讲好兰州故事】“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的兰州城关区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