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改革·印记|讲好兰州故事】兰州永登县通远乡村民“喜临门”(图)

17-11-05 20:1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张兰琴

【专题】改革·印记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奋进,砥砺前行,全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陇原儿女也拼搏创新,陇原大地一派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战略抉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努力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要保证。

  本网与全国主流媒体同步推出“改革·印记”系列报道和专栏,本网通过百姓视角讲述陇原改革故事,全面展现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给老百姓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敬请关注!

  近日,兰州市永登县通远乡67岁的火高俊老人家里“双喜临门”,全家人搬进了新家,12月6日还要给儿子举行婚礼,老人整天忙着收拾儿子的新房。

  看到记者来访,火高俊老人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儿。他告诉记者:“搬家以前,我的娃都找不上对象,没有人家愿意把姑娘嫁到我们这穷山沟里。村上的小伙子大多找不上媳妇儿,姑娘们基本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现在好了,搬来后很快把儿媳妇也说定了,是皋兰县的姑娘。现在,我天天激动的睡不着觉,下个月就要办婚事了,我请你来吃我儿子的喜酒啊!”老人笑的合不拢嘴,带着记者参观儿子的新房。

火高俊老人正在为儿子布置新房

  “以前的房子快塌了,是土胚子危房,在张坪村二道沟社。村上没路、没水吃,靠在涝池里积冰雪、积雨水打上来做饭,蒸出来的馍馍都是绿色的。现在这新新的砖房接通了自来水,方便的很呐!”提起搬家,老人一肚子的话:“党的扶贫搬迁政策真是好啊,让我们过上了这么好的生活,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像火高俊老人一样,张坪村、涝池村共99户307人已经享受到通远乡异地扶贫搬迁政策的福利,实现了祖祖辈辈未能实现的搬出大山的心愿。

张坪村和涝池村搬迁后的安置点

搬迁前的张坪村(资料图片)

  永登县通远乡张坪村、涝池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为了解决村民居住就医、儿童上学等问题,实现村民的整体脱贫,经过各级政府研究,永登县于2015年10月开始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在永登县永尧公路八公里处的中堡镇邢家湾村新建了新农村,集中安置所有的搬迁户。这里新建了幼儿园、小学、少年宫、小卖部等生活配套设施,水、电、路灯、厕所、排洪工程等配套齐全,目前已经基本完工,已经领到钥匙的村民陆续搬迁入住。

火振永的新家

  当记者来到另一户村民家里时,男主人火振永恰好骑着摩托去永登县城里打工不在家,家中只有母亲和女儿。记者得知,因为现在离永登县城很近,目前村上很多年轻人选择去城里打工,而他们原来在张坪村、涝池村的房屋将按照协议,在一年之内拆掉,平整为耕地由自家务农。

安置点新建的小学

  “张坪村、涝池村的异地搬迁是我们乡的大事,现在乡亲们普遍比较满意。我们通远乡积极探索在易地搬迁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的模式,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此次搬迁户大多是建档立卡户,目前安置点的村民生活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为了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我们加大了职业技能培训,让村民有一技之长有能力去打工。全乡53个护林员岗位优先照顾这里的村民,此外我们全力发展餐饮等第三产业,争取解决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远乡党委书记苏惠学说。

永登县通远乡党委书记苏惠学

  近年来,永登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以稳定脱贫为靶心,以产业扶贫为根本,加强“七个一批”扶贫措施,举全县之力脱贫攻坚。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19991户73800人减少到目前的9313户25898人,贫困面由2013年的16.17%下降到目前的5.68%。

  【寄语十九大】

  张坪村、涝池村的异地搬迁是永登县规模最大的搬迁任务,在2018年我们通远乡有134户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我们乡会积极贯彻落实,把明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和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把搬迁任务落实的更好。

  ——兰州市永登县通远乡党委书记 苏惠学

  本网记者 张兰琴 文/图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