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白银

白银市靖远县:昔日盐碱地 今朝高效田

2017-11-06 11:1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昔日盐碱地今朝高效田

  10月30日,靖远县北湾镇北湾村土地盐碱化治理示范基地景色怡人,盐碱地治理带头人郭华生在喂养番鸭。本报通讯员 宋秉棣

  记者 李保荣 通讯员 宋秉棣

  绿油油的茭白成方成畦,黄澄澄的稻子金浪翻滚,池塘中成群结队的鸭子戏水觅食……这是记者近日在靖远县北湾镇北湾村土地盐碱化治理示范基地看到的场景。

  太阳刚爬上山,基地负责人郭华生就带着几名合作社社员下地干活了。

  “春天水汪汪,夏天苗发黄,秋天不见粮,冬天白茫茫”曾是盐碱地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受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当地有不少土地盐碱化,造成农业生产种植单一、效益低下、发展落后,成为“老大难”问题。

  十几年前,郭华生从浙江金华老家来到北湾村成立合作社,绞尽脑汁改造治理盐碱地。经过反复试验,郭华生和合作社成员创造了“篦式虑碱渗盐置换改良法”,将毛竹覆盖在排碱渠上吸收水中的盐碱,成功种出茭白、金丝菊等南方作物,养殖番鸭、龙虾,并尝试种植水稻。2016年,合作社收入达100多万元。

  近年来,针对部分土地盐碱化的实际,靖远县通过财政项目支持、农民自筹等方式,探索实践“疏通沟渠、洗盐排碱,化学改良、培肥土壤,挖池抬田、渔农并举”等措施,让数万亩盐碱地“重获新生”——在刘川镇、乌兰镇等地采取合理耕作、培肥改良的方式,建成万亩测土施肥中心示范区2个;在三滩镇、北湾镇采取化学改良、降低危害的方式,建成5000亩集中连片示范区2个。

  目前,靖远县已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治理盐碱地5.38万亩,每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2万吨。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