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定西市漳县产业扶贫工作走笔
原标题: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漳县产业扶贫工作走笔
记者 杨世智
近年来,漳县依托“旅游+”“支部+”“产业+”“金融+”模式发展扶贫产业,大力扶持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2016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2975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47%。
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漳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有力抓手,依托国家4A级景区贵清山、遮阳山和附近村落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以及特色乡土文化等资源,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积极打造集观光、采摘、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高效综合性园区。贵清山镇香桥村、新寺镇青瓦寺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大草滩镇新联村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发展“支部+”扶贫模式。漳县采取“支部+公司”“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基地”等方式,以“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合作社发展产业、产业促进脱贫”的思路,以公司为龙头、支部为核心、基地为载体、农户为基础,成立种植养殖示范基地,推动规模经营,形成产业示范链,带动发展,有效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32万亩,涉及农户1.73万户,占总户数的40.2%,形成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单位142户,催生各类专业合作社285家,辐射带动贫困户3750户,人均年收入增加840元。
培育“产业+”扶贫模式。推行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发展旅游、劳务、中药材、蚕豆、草畜、沙棘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核桃、苗木、油用牡丹、无公害蔬菜、电子商务、妇女手工编织等新型富民产业。建立各类农业综合示范点26个,中药材种植16万亩,精细蔬菜设施种植1.5万亩,新建塑料大棚2000亩,落实高原夏菜5000亩。着力打造全省沙棘产业示范基地、特色果品重要产区和名贵苗木繁育基地,种植优质核桃1.2万亩,建成油用牡丹基地5000亩。实施“555”小蜜蜂精准扶贫工程、中蜂养殖技术示范工程和土蜂蜜品牌培育工程,建成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11个、中蜂养殖协会1个、中蜂养殖示范点2个,新增中蜂养殖户1936户28600箱,注册蜂蜜品牌商标2个,带动82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收入1.2万元。
健全“金融+”扶贫模式。漳县进一步完善县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机制,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87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同时,积极争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资金,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为加快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开展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草地使用权“三权”抵押和中药材经营主体厂房抵押等贷款业务,引导贫困户合理使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截至目前,全县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15亿元,发放中和农信小额贷款6761.4万元、村级互助资金贷款1015.14万元、互助资金担保增信贷款7645.14万元,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扶持1000人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人均年收入增加800元。
相关新闻
- 2017-09-07建立三级平台 畅通沟通渠道 定西市安定区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
- 2017-09-07立足特色资源 实现多重效应 定西安定区多措并举推进产业扶贫
- 2017-09-07落实扶贫政策 培育富民产业——定西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综述
- 2017-09-06“妇女面对面·群众心连心”——兰州市妇联向帮扶村贫困学子献爱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