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女无彩礼 乔迁不请客 宴席节俭办——移风易俗在庆阳镇原县闫孟村为何不难?
原标题:嫁女无彩礼乔迁不请客宴席节俭办——移风易俗在镇原县闫孟村为何不难?
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闫孟村,缘何在移风易俗中能够走在农村的前列?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规章制度管住奢靡铺张
闫孟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于2015年1月30日。理事会章程规定,需要办理红白喜事的农户,必须坚持“先申报、后实施”的原则,提前申报时间、地点、事由、规模。理事会初步审核后,上报村委会,由村委会报告镇政府。红白喜事前一天,镇安全办组织公安交警、卫生监督等职能部门到农户家中,开展道路安全教育,检查食品卫生,进行全方位安全监测。同时,理事会提倡从简节约,宴会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大操大办,活动内容和形式正面健康,积极向上,不能有违法违规行为。
“理事会成立之初,村民们特别反感。”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孟金奇说。为了消除群众的顾虑,理事会成员和村里的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家中,耐心地进行了解释。“我个人还有个特长,那就是唱歌跳舞,于是我就联合村里的爱好者组成了一个乐队,谁家有红白喜事,就免费去给他们吹吹打打,既为群众节省了费用,也宣传了文明新风。久而久之,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也就认可了。”
同时,闫孟村制定了《村规民约》《闫孟村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等规章制度,发出了“革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倡议书,并要求党员干部做表率。“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这些规章制度都已深入人心,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了村民们的共识。”闫孟村党支部书记孟卓说。
党员带头破除陈规陋习
“媳妇大都是从外地娶进来的,人家要彩礼,我们左右不了;但女儿是自己村里的,嫁人要不要彩礼,这个我们完全可以做主。”闫孟村村委会发出了倡议。一时间,改变婚俗陋习,抑制高价彩礼,从嫁女儿少收、甚至不收彩礼开始了。
村文书孟福权的女儿是村里仅有的一名大学生。“2016年,女儿出嫁的时候,我没要一分钱彩礼。”孟福权说,作为党员干部,他认为自己有必要带头抵制这种不正之风,让婚姻回归到正途上来。
万事开头难,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闫孟村嫁女少要、不要彩礼之风在村民中开始兴盛起来。村民孟长社嫁了两个女儿,都没有要彩礼。孟金奇的孙女出嫁,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了几千块钱,最后给孙女买陪嫁,还倒贴了几千块钱。“嫁女儿没有要彩礼,女儿对我很感激,逢年过节回来都给我钱。”孟长社说。
婚俗转变了,喜宴节俭办理,也成了闫孟村村民的共识。孟长社儿子结婚,他将传统的4天婚礼时间压缩成了1天,没有大操大办,上的是10块钱的烟,喝的是20几块钱的酒,菜也只上了10个,每桌费用不到400元,大家吃得干干净净。
典型带动厚植文明新风
闫孟村村部对面,是村子里的文化广场。村部和广场两侧,有着整齐划一的农村新居。笔者发现,这些新居的墙体上,都绘制着形态各异的图画和文字,内容主要是村子里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
孟海燕就是文化墙上的典型之一,名号是“孝亲模范”。孟海燕的父母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照顾双亲,2014年,在长庆油田工作的孟海燕提前离休,专职伺候两位老人。
“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闫孟村党支部书记孟卓说,闫孟村把文化建设与各类典型评选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典型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用“看得见、听得到”的道德力量感染人、激励人,涵育崇文重德、淳化质朴的民风民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开展评选先进活动,制定了《闫孟村“六评一创”活动实施细则》,开展好媳妇、好丈夫、好婆婆、好妯娌、好邻居、乡贤评选和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评选出了“五星级文明户”43户,各类典型人物26人。二是展现好人风采,推广设立了道德亭、善行义举榜、道德红黑榜、文化墙,将17名凡人善举和先进事迹上榜公示。三是传唱事迹化人,组建了村民文艺队,茶余饭后、农闲时段以身边典型人、典型事为题材,自编自演节目,寓教于乐。
相关新闻
- 2017-08-23文明乡村更美丽——庆阳市镇原县屯字镇闫孟村推进移风易俗见闻
- 2017-08-15移风易俗(132)
- 2017-08-15移风易俗,崇尚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082)
- 2017-08-10移风易俗,缘何庆阳市屯字镇闫孟村走在农村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