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黄河上的皮筏子:古老的水上精灵
黄河兰州段水面平静,细小的粼粼波光向东流去,流水轻轻击打河岸,两岸几点码头,船只随着水流摇晃。若非一两艘快艇飞速地划破水面,远远看去,黄河简直像一条宽阔宁静的土路,筏子就是这条路上悠闲的板车,载着三五个游人在河面飘飘荡荡。筏客子(撑筏子的水手,当地人称之“筏客子”)盘坐在筏子一角,偶尔伸桨点一点河水。

损坏的羊皮筏子在码头旁静静竖着,拆下的一张羊皮在修补中 石烘坤 摄
传统羊皮筏子大小从13至数百张羊皮不等,多者可运货万斤。82年前,范长江就是从这里离开兰州,乘坐120张牛皮组成的“水上沙发”(为充分利用空间,将羊毛等货物装入羊皮中,乘坐时尤为柔软舒适,故称为“水上沙发”)上,顺流而下进入宁夏境内,继续他的中国西北角之行。
如今兰州的黄河上,只剩下13张羊皮组成的小筏子了,这种小筏子可载5-6人,其唯一用途是供游客游览观光。
黄河上的牛羊皮筏子已有2000余年历史。将牛羊自臀部剖开,弃去头部和后肢,剥取整张牛羊皮,经鞣制、油浸后,紧束四个开口,但要留一个前肢打活结,以供随时吹气放气。使用时将数张吹好气的牛羊皮缚在方形架子上,人或货物就在架子上。
彼时这段宁静的黄河上船行如织,各种大小的木船和筏子往来不断,悠长的号子声远远地回荡。
如今的筏客子多为近年旅游业兴起后入的行。张全明(化名)七八年前开始做筏客子,已经算是附近一带的“老把式”了。“这附近一带的筏客子都是我这样的,挣钱嘛,干的人多。”张全明划着桨,不紧不慢地说。他的皮肤已经晒得黝黑发亮,一笑一口雪白的牙。

张全明做了七八年筏客子,工作收入让他很满意 石烘坤 摄
比起快艇,羊皮筏子一来不需要燃料,二来慢悠悠的十分闲适,正适合旅游观光。另外,因为筏子只能顺流而下,每次前往上游都必须乘快艇——游客同时有了乘坐古今2种交通工具的体验,因而不少游客特地前来坐筏子。在记者采访的1小时内,每10位坐船的游客里就有4名乘筏子的。
“就出点人力嘛,”张全明嗓音洪亮,“其实只有靠岸的那一下(需要用力),累又累不着。”游人乘筏子,价格在每人80元至150元不等。像这种短途“漂流”,张全明每天可以进行十多次,收入十分可观。
这一段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近3年来多了近一半。它们往来悠悠,四平八稳。“再多些也不怕。”张全明咧开嘴笑着说。
兰州大学校园记者 杨佳奕 石烘坤 指导老师 阴雨永 王臻
相关新闻
- 2017-07-27【黄河时评】行业协会应远离行政权力
- 2017-07-25兰州七里河将建“足球小镇” 助力龚家湾—黄峪片区腾飞(图)
- 2017-07-25兰州建兰路街道和辖区志愿者清理黄河岸边垃圾
- 2017-07-24玛曲黄河特大桥建成后将大力改善甘南区域路网现状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