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奔跑的人和奔跑的城市
原标题:奔跑的人和奔跑的城市
兰马表情
兰马表情
兰马表情
兰马表情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看了村上春树的《当我们跑步时,我们在谈些什么》,忽然就对跑步产生了浪漫的想象,从而穿上跑鞋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兰州,当七年前第一场城市马拉松成功举办后,这座城市的人们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跑步。
七年过去了,最初的兰马赛已经成长为今天的国际银标赛事,而这座城市则拥有了以“马拉松”命名的公园、百里黄河风情线的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运动场地,相信每一位市民都可以感受到兰马赛和这座城市的点滴变化。
1.马拉松热
6月5日,距离2017年兰马赛开赛还有6天。数日阴雨之后,上午终于看见了阳光,李洁盘算着晚上再来一个10公里,明天再来一个5公里,就停止跑步,开始进入拉伸柔韧训练。孰料,下午接近4时的时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彻底打乱了她最后的备战计划。
李洁是兰州市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员,今年是她第二次参加兰马赛半程比赛。
据赛事官方文件,本届兰马赛赛事总规模40000人,全程马拉松限报8000人、半程马拉松限报8000人、迷你马拉松(约5公里)限报24000人。随着参赛人数的增多,2017年“兰马”的全程、半程马拉松首次采用网络预约报名方式进行,最终将通过抽签来确定是否获得参赛资格。
由于李洁第一次参加兰马半程即获得有效成绩,她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半程马拉松直通名额,即便如此,报名也并不容易。李洁回忆,3月22日上午10时,官网报名渠道开通后,她就一直不停地刷新网页,直到下午2时30分左右才终于把名报上。
而李洁的众多“跑友”中,不少人即使通过了报名却最终没有中签而遗憾无缘2017年的兰马赛。
李洁和一帮“跑友”都在感叹,“现在跑马拉松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
熟悉中国城市马拉松历史的人或许有记忆,1981年第一届北京马拉松当时只有80人参赛,到2009年接近了3万人。2005年第一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参赛人数是2130人,到了2013年则达到了7.3万人。
为何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众多“跑友”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得最多的是现在大家都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了。但是不能忽视的另一个原因是,全国各大城市马拉松的举办毫无疑问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杜兆才在2016中国马拉松年会上公布了《2016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2016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328场,较2015年134场增加了近1.5倍,是2011年22场赛事的近15倍;全年参加比赛的总人次高达280万,较2015年增长130万,比2011年高出7倍之多,再创历史新高。
2015年首创线上马拉松,颠覆性地开拓了互联网线上马拉松的全新模式。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底,悦跑圈共举办了35场线上马拉松,报名总人次达到1199万,平均每场线上马拉松报名人数约34万,完赛总人次高达716万。
李洁向兰州晨报记者展示了她参加的线上马拉松获得的奖牌,光2017年她已经参加了22场线上马拉松比赛,这些比赛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
2.不期而遇的快乐
短短几年内,跑步似乎成了中国最受欢迎、最具群众影响力、集竞技和健身功能于一体的运动项目。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人们对马拉松赛如此情有独钟?
据《中国体育行业商业价值报告》显示,在“大众经常参与的体育运动”中,跑步以43%的参与度名列前茅。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只关注物质需求,对于健康、休闲以及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明显,而跑步又是人类最自然、最容易接受的锻炼方式。”《中国体育行业商业价值报告》分析认为。
此外,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肥胖、富贵病等十分常见,大多数人已经愈来愈关注自身的长远健康了。
供职于省级事业单位的李洁丝毫不讳言自己当初跑步就是了减肥的需要,从2015年开始尝试跑步到现在,熟悉她的朋友们都看到了她的变化——更健康、更干练、更自信。
在李洁眼里,跑步是最简单也是最自由的一项运动了,没有器械要求、没有性别年龄要求、也没有时间限制,事实上她更喜欢伴着细雨狂奔,只要备有几双合适的鞋子。
而社交媒体的兴起,也让跑步变成了一种可以分享的社交方式,乐趣度陡增。如现在流行的一系列健身+社交软件,让朋友可以看到自己的跑步成果,为你点赞和欢呼。
6月3日早晨6时17分,李洁从天水北路出发,然后一路跑过雁滩黄河大桥,在马拉松公园绕圈结束,全程10.09公里,时长1小时零5分。
这样的跑步动态信息,每天都会出现在她的“朋友圈”状态中,李洁承认这给她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乐趣。而李洁持续分享的跑步记录,也传播了一个时髦的、有趣的、自律的、阳光的形象。这种重要的信息分享,让跑步成为新的话题谈资,成为可以共享的社会资源,慢慢地,李洁融入了一个叫做“钢铁团”的“跑友”圈子,李洁说跑步让她摆脱了慵懒的日常进入到了全新的状态中,令她感到兴奋不已。
2016年兰马赛与快乐相伴,专程从东北赶来,64岁的于永和忍不住深吻兰州;而连续第三次参加马拉松赛,满头银发的赵序明走向终点时,全场接连高呼“快乐万岁”!连续呐喊半个小时;一支18人组成的参赛队3天前就从贵州而来,他们的梦想是从兰州开始,今后在每个举办马拉松赛的城市,都留下他们的快乐。
3.马拉松改变的城市
李洁住在天水北路,雁滩公园是她最常去的跑步地方。2015年她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在晚上公园人少之后,她记得当时整个步道还是坚硬的水泥地,有时候一不小心还摔一跤。
2017年1月,雁滩公园提升改造健身步道,铺装了吸振性强、防滑防摔的硅PU材质,市民健步锻炼将会更加安全舒适。
黄河北岸,一尊高11.73米的“奔跑的兰州”的主题雕塑,坐落在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最宽约150米,总占地面积约17公顷的马拉松公园中央,而这也成为了两届兰马赛后的重要文化遗产。
公园里,马拉松历史文化运动休闲带的布置供市民了解马拉松历史知识、游览、休憩、健身,兰马赛将马拉松文化传递的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在民众中沉淀和渗透。靠近黄河处宽敞地布置了一条马拉松健身步道,人们可在这条马拉松运动环上奔跑、散步,近处观赏浮雕景观。
有专家分析,跑步人口的多少,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民众在衣食无忧之后,健身意识才会觉醒,这是城市跑步族涌现的首要因素。
7年来,兰州市以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为契机,把马拉松赛事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治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积极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马拉松赛对于城市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也是非常惊人的。据媒体报道,国际田联路跑协会官员琼斯表示,经济效益对于马拉松的举办城市来说显而易见,很少有别的体育赛事可以带来如此的效益。平均每个马拉松运动员都会至少有一个同行的伙伴,他们至少得在旅馆住3天到4天,还需用餐、购物等。即使每人只消费几百美元,数以千计的国外游客加在一起的消费总和也很可观。
兰州市把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功课做得十足。在让赛事精彩成功、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同时,兰州借助这一国际性赛事平台,积极向外界推介兰州的产业优势、投资环境、发展规划等,全力营造“提名气、聚人气、增商气”的浓厚氛围。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期间,外地到兰州旅游、观光、投资的人数快速增长。
激情奔跑的兰马赛正让兰州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宜业,让古老的兰州焕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文中人物为化名)
文/首席记者 邱瑾玉
图/首席记者 裴强
相关新闻
- 2017-06-05【特稿】乡村“百姓幼儿园”一名研究生的抉择和坚守
- 2017-05-25【特稿】临夏八坊十三巷:典藏古风遗韵的巷道博物馆
- 2017-05-18【特稿】奇幻《隐形镇》: 10岁少年的文字理想国
- 2017-05-16【特稿】校园安防升级,筑起保护孩子们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