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特稿】乡村“百姓幼儿园”一名研究生的抉择和坚守

17-06-05 08:2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乡村“百姓幼儿园”一名研究生的抉择和坚守

  胡建强(左一)陪孩子们在小木桩上玩耍。

  “义工”刘倩思带孩子去村外放风筝。

  8年前,美术专业研究生毕业的秦安小伙胡建强结束短暂的北漂生涯,怀揣梦想回乡创业。不久,一所承载着他希冀与梦想的乡村“百姓幼儿园”在其出生地叶堡村诞生。

  活动课上,孩子和泥巴捏泥人,观察植物生长……但是,这种培养孩子观察、动手能力,启发孩子心智的教学方式和家长所希望的多“认字、学文化”的应试教育想法多有抵触,胡建强的乡村幼儿园在两种理念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1.

  第一次放飞自己绘画的风筝,孩子们的自信淋漓尽致地融入笑脸中。

  5月24日,是西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研究生刘倩思来到秦安县叶堡村“百姓幼儿园”做义工的第二天。

  早上6时50分,刘倩思被村里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声吵醒。一想到当天要教孩子们在风筝上学绘画,心里禁不住有点小小的激动和期盼。

  “刘老师好!”

  就在她站在屋檐下洗漱时,一声稚嫩而又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刘倩思转身一看,一名小朋友已经连蹦带跳地跑进院来,虽然叫不上孩子的名字,但经过前一天的接触,孩子们已和她亲近了许多!

  “大方、不认生、懂礼貌、动手能力强!”和孩子们相处了短短一天,刘倩思观察这些乡村孩子身上流露出的生活细节,让她莫名地感动。

  刘倩思久居省城兰州,此次能来这所幼儿园做义工,缘于“园长哥哥”在朋友圈带给自己的启发和感悟。而“园长哥哥”,正是她的同门师哥胡建强。

  胡建强是秦安县叶堡乡叶堡村人,2008年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硕士毕业,在北京闯荡了两年后,于2010年返乡创办了这所“百姓幼儿园”。

  窄小的院里,近10间或砖或土坯盖成的房屋、长势旺盛的蔬菜种植吧……这所在农家院落建起来的幼儿园,如若没有显眼的幼儿活动器材,和普通农家没什么两样。

  “和建园之初相比,目前的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了。”胡建强看着院内器材说。

  经过8年的努力,幼儿园从最初不足20平方米的一间房子发展到现在250平方米以上的幼儿活动室,耗尽了他和家人所有的积蓄,还略有负债。

  当天8时30分,大、中、小三班的幼儿来到教室,开始上课。

  “小朋友见过风筝没有?”

  “见过!”

  “放过自己画的风筝没有?”

  “没!”

  教室里传出刘倩思和孩子们一问一答的声音。

  每个小朋友眼前放着一个上面没有任何图案和颜色的风筝,刘倩思鼓励小朋友按自己的意愿,去装扮自己的风筝。

  蓝天、绿地、花草、人物……一节课后,素洁的风筝被孩子们画得色彩斑斓。

  下午,老师带着孩子去村外放风筝。望着越飞越高的风筝,孩子们欢呼着,高兴极了……

  2.

  让孩子们从小学会观察自然、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其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逐渐得到了部分村民认可。

  2008年硕士毕业后,胡建强只身一人前往北京打拼。2年后,出于对乡村学前教育的执着,他辞去待遇优渥的工作,回乡创业。

  面对胡建强辞职回乡办幼儿园的举动,当初,从父母到村民,多有疑问和惋惜。

  对此,他丝毫没有介意。

  “直到有一天,当自己融入社会时,我发现自己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不少,但动手能力太弱。”胡建强说,这引起他的反思。

  2010年3月,胡建强腾出自家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屋后,购买了一些必要的桌椅板凳、幼儿教具,陆续布置停当,开始招生。

  “刚开始来了7个孩子,家长都是冲着我这个研究生的身份来的。”胡建强笑着说,当时压力很大,家长的意思很明确:“你是研究生,也要把我的娃娃教成你那样子。”

  然而,胡建强有自己的理念,他不想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为应试的工具。

  石头、绿地、天空……

  每周一节的活动课,胡建强就地取材,领着孩子在村子附近选点,引导孩子观察不同季节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观察放大镜下小虫子的神态和爬行动作,了解自己生活的这个村子的地理位置、资源和民间传说。回到课堂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将观察到的动态或静态的场景画下来,和大家分享。

  这种自创的教学模式,从办学之初起,他坚持至今。

  “孩子幼儿时期就是一张白纸,教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认知能力,远远比教会他们死记硬背几首诗、认几个字重要得多。”胡建强自我认为。

  事实证明,胡建强在长达8年的办学中,这样思考了,也这样实践了,他自己觉得效果很不错。

  “至少,这些孩子冬季不会画有叶子的树,不会画穿短袖的人。”胡建强说。

  久而久之,乡间田野开的小花、长的庄稼,叫什么名?是播种季节还是收获在即,孩子们都了然于心。

  胡建强的这种办学模式慢慢地被外界知晓,近两年前来观摩探究的“义工”一拨接着一拨。慢慢地,他和他的“百姓幼儿园”与天南海北的朋友相继结缘。

  2013年和2015年,独立艺术家造空间负责人琴嘎两次来百姓幼儿园实地造访。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他发起了“建造-百姓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和幼儿艺术教育相关的项目,参与构建和支持百姓幼儿园的艺术教育。

  2015年始,社会力量加上自身努力,百姓幼儿园新教室开始筹建。从施工第一天起,组织孩子们阶段性地到工地现场观察和体验……之后,他们以绘画、手工、拓印、拼贴等多种形式,对自己观察到的东西进行了记录。这些乡村孩子,以同龄人不一样的方式,快乐地成长。

  3.

  从百姓幼儿园成立之初的7名幼儿,发展到人数最多时的70多名,又降至现在的19名,幼儿园目前的处境与胡建强的理想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自那以后,近两年时间里,包括刘倩思在内的十余名“义工”相继从不同地方赶来,和这里的幼儿亲密接触,分享他们的快乐,陪伴他们成长。

  幼儿园院子靠东的一块空地上,小白菜、卷心菜、葱苗等生长得郁郁葱葱。墙面上,用秸秆串起来的“种植吧”几个字,别有意趣。

  “这些菜都是邀请有经验的村民指导孩子们自己种的,从观察种子到播种、收获,一个环节都没落下。吃到自己种的菜的那一刻,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悦难以掩饰。”胡建强说。

  “‘百姓幼儿园’这样教孩子,那和让娃从小跟着农民种地有啥有区别?”有村民曾如此疑问。

  每每听到这种声音,胡建强就觉得身上的压力增码。但在他看来,孩子如果连自己生存的环境都一知半解,生在农村却没见过庄稼生长,岂不遗憾。

  “一边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一边兼顾家长对应试教育方面的需求,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胡建强说。

  据他讲,“百姓幼儿园”成立至今,由于生源不稳且收费较低,一直处于勉强维持或亏损的状态。尤其自从2016年秋季开学开始,公办幼儿园给每名幼儿每学年近千元补助政策,让“幼儿园近三分之二的孩子去了公办幼儿园”。在胡建强看来,他十分理解家长的这种选择。

  目前,仍有留在“百姓幼儿园”的孩子,胡建强称这些孩子的家长都是自己的“铁杆粉丝”。

  “自从参加幼儿园垃圾分类活动后,孩子回到家不乱扔垃圾不说,还监督家人不让乱扔。”

  针对“百姓幼儿园”实施的乡村生态幼儿教育,两名大班学生的家长十分认可。但幼儿园生存现实依然困难。

  “每名幼儿每学期收费500元,按目前只有19名学生来算,一学期收费不足万元,给两位聘请的老师发工资都不够。”胡建强说。

  据介绍,从百姓幼儿园成立之初的7名幼儿,发展到人数最多时的70多名,又降至现在的19名,幼儿园目前的处境与胡建强的理想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针对目前乡村留守儿童众多的问题,他准备建立适合学龄儿童课余活动的乡村社区公共空间,以推广乡村儿童的阅读以及艺术体验,拓宽孩子的视野。

  太阳下,陪孩子在木桩上玩耍的胡建强身形略显疲惫,但笑脸依旧灿烂。

  文/图 首席记者 王兰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