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杨先生一路走好 柯杨追思会昨日在兰大举行
柯杨先生资料图
中国甘肃网5月18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记者 熊园)“师生联袂赴长廊,艰苦同经乐同尝。农户深谈知底细,雄关远眺意飞扬。祁连月映千年雪,朔漠沙鸣万里墙。又是一年杨柳绿,古人春色两难忘。”这首诗是对柯杨先生带领学生们多次到河西走廊对绿洲民俗文化进行调研的真实写照。柯杨先生桃李满天下,无论是年逾花甲还是正值青春的学生,都对先生豁达、乐观、亲近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昨日上午,兰大举行了柯杨先生追思会,与会人员沉重悼念柯杨先生,纪念这位“花儿爷爷”为民俗学研究作出的贡献,表达对柯杨先生的追思之情。
他把讲课作为艺术来追求
柯杨先生的民俗学课程虽然是中文系高年级的选修课,但却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选修的人数每年都是最多的。因为他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理论联系实际,能与学生们家乡的民俗事象紧紧挂钩,把他们司空见惯的民俗文化现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使他们产生了亲切感和“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每年授课结束后,柯杨先生还会挑选十名左右、最喜欢这门课程的学生一起深入农村、山区进行一个多月的田野作业。
兰大文学院原院长、教授程金城告诉记者,在兰大中文系的历史上,课堂上有特色、极具个人魅力,个人风采出众的老师首推柯杨先生。兰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徐文鹏则表示,柯杨先生在课堂上总是神采奕奕,他的课不仅是人多,上课的学生们更是一直都能将注意力放在柯杨先生身上。柯杨先生始终讲的都是很前沿的知识,授课方式也很用心,他是把上课作为一门艺术在追求。
思想常新不保守
兰大文学院原院长、教授程金城回忆称,柯杨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思想却很新,不固执,不保守,在民俗研究方法上,总把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地域资源和最先进的方法结合起来。而且先生乐观从容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的胸怀值得我们学习。
兰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朱学鹏告诉记者,柯杨先生对于学生总是很亲近,如果遇到了永登的同学就讲两句永登话,遇到陕西的同学就讲两句陕西话,总是能用最快的时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医术很高常常变身为“大夫”
兰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徐文鹏称,柯杨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在物质条件受限的年代选择研究民俗学,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他在学术上坚守一生,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仍然致力于将甘肃民俗文化传播至全世界。
柯杨先生不仅学术造诣高,而且极具人格魅力。“先生的父亲曾是甘肃的名医,虽然先生没有学医但是通过研究医书和研究父亲的医学成果,医术是很高的。过去我们每年都要到甘肃各地采风,走到哪里,先生就会变身“大夫”为当地老乡看病开药方。”徐文鹏回忆称,那时候,白天调查,收集资料。晚上回到房间整理资料。但是只要有老乡上门看病,柯杨先生都会很用心地去看。
相关新闻
- 2016-07-26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纪行|骊人行之七:追思强秦兴亡之路(图)
- 2016-06-14马宏伟:底线思维内含高线追求
- 2016-04-01兰州市殡仪馆录制大型电视访谈节目——清明追思亲人倡导文明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