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全国防灾减灾日 本网记者带你来体验地震急救演练 (图)
中国甘肃网5月12日讯 (本网记者 张兰琴 文/图) “你正在家里做饭,突然地震了该怎们办?”、“大爷,您正陪着老伴儿在医院看病,突然地震了,手机也没信号,你怎么办?”……这是5月12日上午9点,记者在兰州东方红广场看到的一幕,甘肃省地震局科长梁永强正在给排队领宣传资料的市民讲解地震避险自救知识。
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8日-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了向市民普及相关常识,甘肃省减灾委员会联合兰州市减灾委员会举办了这场大型宣传活动,甘肃省减灾委员会联同省气象、地震、消防、红十字会、教育、国土、水利、农牧、林业、科学院等相关部门在现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为市民提供现场咨询和知识宣传。
梁永强:倡导运用新媒体宣传 国民要敢于正视“生命危机”
在梁永强为市民讲解地震知识、发放材料的过程中,他的同事赵建霞告诉记者:“他的嗓子都哑了,还停不下来。”在她眼里,梁永强是单位的“行家”,因为业务精通,每年的宣传活动,都少不了他,每次讲的嗓子都哑了,梁永强还在坚持。问及为什么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的宣传台上的资料就被抢光了,赵建霞说:“因为他讲的形象生动,市民更爱听。”
自2008年从事救援工作以来,梁永强去过“5·12”汶川地震、甘肃岷县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区现场,在他看来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向心力是世界最强的,但是大多数人对于急救常识的了解,更愿意相信生活经验,而不愿意听别人说,不愿意接受这种宣传方式。所以,他认为宣传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我省多年来在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当今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情况下,连老人都在玩微信,因此他呼吁全社会,“怎样用各个年龄段、各种人群喜欢的方式、能接受的方式去宣传知识,能不能研发这样一种产品,让市民既学了知识,还有可参与性和竞争机制,让大学比着去学习,而不是听我们干巴巴地讲述。这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针对宣传主体,他认为应该由全社会联合,专业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同,以一个人影响家庭,以一个家庭影响全社会,这样灾难来临时,每个人都能坦然应对,还能帮助他人。
郭学慧:在紧急救援中 新技术在不断推广
相比梁永强的“口说”,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院前急救部部长郭学慧的“身教”更多。他和他的同事们,为现场市民演示了急救时常遇到的“头部包扎”、“心肺复苏”等常识,在他的指导下,记者也体验了一把,掌握了心肺复苏的基本要领。
梁永强告诉记者,心肺复苏的两个前提是患者突然没有意识和心跳,要先拍打肩部、耳边呼叫等判断意识状态,若判断无意识,在拨打120的同时,左手放在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放在患者颏下向上托起,使气道伸直。在患者胸口持续胸外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按压深度4-5厘米,做完一次进行人工呼吸,每做完一次观察患者反应。现场市民也都站在周围学习这些急救常识。
据梁永强介绍,除了平常的宣传方式外,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实现了手机APP应用推广,市民下载APP后,如遇紧急情况拨打120,会实现跟踪定位等功能,提高了应急反应速度,有效帮助市民获得救援。我省还探索性应用MPDS(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在急救处理中实现“智慧化”应用。
兰州市民李丽芳说:“平时也不懂这些知识,也不知道从哪儿能听到,这样的宣传活动真的很好,多听点能保护自己也能帮助他人。”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发现市民大多在平时不会去主动获取避险、急救常识等知识,这种意识有待提高。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甘肃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省减灾委员会副主任蔡仲爱,据他介绍,宣传周期间,主管单位向公众发布了“全国防灾减灾日”公益短信,全省各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博物馆等场所开展防灾减灾基本技能公众体验活动; “ 5·12公众开放日”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训练设施、救援装备及救援成果展示与体验活动;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中心开展救灾物资应急调运演练;兰州理工大学举办第九届防灾减灾技能测试暨知识竞赛等,旨在广泛宣传普及洪涝、气象、地震、风雹、地质等各类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措施。
相关新闻
- 2017-05-12兰州酒泉路小学开展“5.12”防震减灾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 2016-05-16酒泉瓜州消防大队消防宣传助阵“5.12”防灾减灾日
- 2016-05-13张掖民乐县举行5·12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图)
- 2016-05-13张掖民乐县举行5·12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