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我们可能遇到了假“共享”
原标题:我们可能遇到了假“共享”
作者:宋潇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产品纷纷面世。日前,共享篮球平台“猪了个球”宣布完成千万级Pre-A融资,共享充电宝“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的投资,共享充电宝“小电”、“来电”分别获得投资方2000万美元A轮融资。共享雨伞、共享玩具、共享服装等都进入了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体系。
(据5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共享产品,似乎一下子让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焕然一新,可问题在于,很多所谓的共享产品其实只是一种“假共享”,那些打着共享旗号推出的篮球、雨伞、充电宝等,不过也都是商家将一种物品从一处买过来,再以租赁的方式,兜售给消费者,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共享。
共享经济原本的意义,是让闲置资源进入公共分享领域,以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标准,而反观如今的很多“共享”产品,或是以租赁的方式,或是以抵押的方式,进行着看似共享实则不伦不类的消费“变体”。不可否认,消费者在交付押金过后,确实能够享有产品使用权,然而,这些所谓的共享,仅仅是让消费者获得短暂的使用权,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归属权,还是掌握在商家手中。
这里面还牵扯很多隐私和伦理问题。例如,有一个笑话这样说道,一个澡堂老板,想借鉴共享经济缴付押金的模式,开一个类似的“共享澡堂”。虽然只是一则戏谑调侃的笑话,但却不排除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商家,在听闻共享经济的利好趋势过后,也想给自己的商铺来个“共享”的招牌。推而广之,以后理发店、美容店、餐饮店等,可能都会宣布自己开始走共享之路,可是,这些所谓的共享产品,很有可能会“玩坏”共享经济。
要知道,目前共享市场上的繁荣现象,很大一部分都属于投资公司疯狂烧钱培养用户习惯,从而抢占市场的短暂繁荣,最终的目的都是利用资本的力量达到垄断。而对于使用这些共享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可能多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抱着体验一把新奇的心态,至于产品的好坏,自己并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这就导致共享经济在一片繁荣的同时,在运维管理、权益保障方面却饱受诟病。并不是消费者口味太挑剔,而是目前市面上的各种共享产品,根本就不是共享,消费者看得应接不暇,自然也就不太会去过分追究产品的好坏和品牌,可是,当这一阵共享热潮冷静下来后,类似的“伪共享”“花式共享”等产品还能有立足之地吗?
由此来看,短时间内,各种共享产品争奇斗艳的情况还会持续,只是,如果类似“花式共享”产品无法找到价值和投入的平衡比的话,那么这种由门槛过低导致的“虚假繁荣”,很有可能会在以后给共享经济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相关新闻
- 2017-05-10评论:同创文明城市共建幸福家园
- 2017-05-10【陇上评论】以改革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 2017-05-09【评论】孩子入学 看家长身材太荒唐
- 2017-05-09【评论】对官仓“硕鼠”要严防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