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东乡:穷村变成“枸杞村” 映红农民“致富路”
通讯员 郭得侠 胡发伟
说到张家村许多人也许不知道,但提到东乡在外靠种植枸杞发家致富的村庄,大多数人就会立刻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
张家村是东乡县东塬乡山区村,265户人家分散居住在一条山沟里,与东乡其他众多山村自然条件类同。但与众不同的是,这个村百分之八十的群众都在异地种植枸杞,并发了“枸杞财”,这就是它独特的一面。而张家村当中仅有21户人家的张家社,应该算是这个村的佼佼者,是发枸杞财的“领跑者”。几年下来,这个社的百姓已在青海诺木洪农场、酒泉花海等地种植枸杞达1000亩,仅在2016年纯收入就达500万元,是个名副其实、首屈一指的枸杞致富“明星”村。
近年来,东塬乡按照“黑(黑枸杞)红(红枸杞)白(羊、洋芋)+餐饮+劳务+培训”产业精准脱贫思路,在发挥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收。“据统计,目前,全乡已有640多户在青海诺木洪、玉门等地种植枸杞,种植面积达3500多亩。目前,种植枸杞增收致富已成为我乡独具特色的发展新路子。”东塬乡乡长陈元辉说。
一批批抓住商机、抢先尝到枸杞甜头的东乡人脱颖而出。张家村农民马有奴家里人多地少,以前生活特别困难,种一亩玉米收入1000元左右,仅仅能维持温饱。无奈之下,他就到外面打工赚钱。2010年,在河西等地做皮毛生意时,发现种枸杞能赚钱,抱着闯一闯的心态,当年试种40亩,当年收入12万元。初偿“甜头”的他,一发不可收拾,与枸杞结下了情缘,用多年积累的资金扩大种植面,增加收入。“目前,我在青海格尔木农场二连,种植枸杞160亩,一年下来,能挣80万元左右。现在我在格尔木有楼房、有汽车,孩子们也在那里上学,可以说是枸杞给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马有奴自豪地说。
牵线搭桥共致富。在这里,传帮带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邻里相互帮忙,亲戚朋友彼此介绍,前富者带动后富者,这已成为张家村人种枸杞致富的传统模式,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枸杞大军当中,张家村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扶贫产业发展新路子。马尕西木说:“我从2014年开始,在诺木洪农场流转土地80亩,当时资金短缺,贷款80万元,经过三年的打拼,现在贷款已经全部还完了,今年开始我的枸杞地可以赚钱了。”“我是2013年,经村里人介绍在上面种植枸杞,种了20亩,一年下来也能挣8万多,感觉生活有希望,致富有出路。”马热给布接过话说。
因地制宜育苗,多轮驱动增收。“枸杞耐高温、沙地,喜干旱、且昼夜温差要大,我们这里不适宜种枸杞。但我们的山地多,这就是优势,我们在这里培育枸杞苗。苗成功后直接运往诺木洪农场等地,一株枸杞苗能买5元左右,这样既降低了成本,也给村里剩余劳动力带来了财富。目前,我们村育苗已达100亩。”张家村支部书记冯有苏说。
近年来,东乡县始终坚持“挣枸杞钱、发餐饮财、兴两羊(洋)业、走劳务路、帮贫困户”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经济林果业的栽植、嫁接等技术的培训力度,发挥东乡群众能吃苦敢创业的特长。致力于发展枸杞产业,先后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老板到青海诺木洪、酒泉花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积极动员有能力的农户在外承包种植黑枸杞、红枸杞。同时利用枸杞喜高温、耐旱的特性,引导群众在干旱山区开展枸杞育苗种植,使一部分群众走上了适合自己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相关新闻
- 2017-03-17临夏东乡县44名务工人员走出家乡外出“淘金”(图)
- 2017-03-16东乡养鸡大户亲授“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