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两会|简政放权:去审批不等于去监管
原标题:简政放权:去审批不等于去监管
记者 叶海荣
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以破竹之势推进。伴随着我省各级政府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行政权力进一步清理,“批后监管”如何同步跟进的问题突出地摆在行政机关面前。民革甘肃省委员会通过调研,向政协甘肃省十一届五次会议建议,加强批后监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放与管衔接真空成瓶颈
民革甘肃省委员会的提案认为,在当前的工作实践中,一些审批事项取消或者下放之后,在放和管的配套衔接方面如何填补真空,成为制约改革持续深化的瓶颈。
首先,“批后监管”机制面临顶层设计不足。与轰轰烈烈的“取消审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何加强“审批后监管”,实践中面临操作和规范的依据不足的问题。在我省,鲜有文件专门涉及审批事项取消以后如何落实“放和管”的问题。即使从已出台的一些指导性意见来看,内容也多原则性规定,少针对性措施。
其次,“放管同步”的配套机制亟待完善。审批取消的同时,一方面是行政机关面临监管方式的创新和监管思维的转变。然而受计划经济和审批制管理影响,政府面临行业基础数据缺乏和统计手段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是行业协会、中介等社会组织需要转接部分调整的审批事项,但实践中这些社会组织承接转移政府职能的情况并不乐观。
探索监管方式,建立联动机制
提案认为,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的背后,都意味着留下了一片公权力退出事前审批的空白。但去审批绝不等于去监管,许多审批事项的取消都涉及后续替代性监管的有效填补。
民革甘肃省委员会据此建议,加强批后监管要积极探索与监管目标相匹配的监管方式。审批是事前监管,一些审批事项处于计划向市场过渡阶段,抗风险能力较低,需要依赖政府监管。取消审批后,政府应该继续跟进,获取有效信息,更好进行政策调控。
提案建议,建立监管主体的协作联动机制。建立联动机制,优势在于可以在监管手段上综合运用处罚与激励等不同方式,以解决复合型行政任务。特别是信息共享互通机制的建立,可以让事中事后监管环节的执法成本降低、执法效率提高。
提案还建议,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的常态化评估。去审批后续监管措施的设计也非一蹴而就,随着行政任务的变化往往需要不断评估、修正。建议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措施评估机制,分类制定具体监管办法,明确后续监管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专项评估和报告制度,对审批项目取消后运作和监管的相关情况,及其在激发市场活力、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提升行政效率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
提案最后建议,加强批后监管还需制定部门、行业监管手册和执法指南,实现后续监管的规范化、法治化,最终建立起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相衔接的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
相关新闻
- 2017-01-13白银会宁县平头川镇某村文书贪污潜逃两年 检方通过其亲属成功劝返
- 2017-01-13【2017甘肃两会】共谋改革发展良策——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掠影(组图)
- 2017-01-13甘肃两会丨全省各市州生产总值“座次”排定
- 2017-01-132017甘肃两会丨委员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