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花脸王”张兰秦的关门弟子姜甲利:学习前人但不拘泥于前人
原标题:姜甲利学习前人但不拘泥于前人
中国甘肃网1月12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孙理)作为“西北花脸王”张兰秦的关门弟子,平日除了唱戏,姜甲利更喜欢和自己的恩师探讨秦腔未来的发展。他认为,要继承和发展秦腔艺术的个性和特色,作为演员必须苦练基本功,只有过硬的基本功,才能自如地塑造人物,才能把内在之情,用外在之技来体现。此外,秦腔艺术必须要顺应社会发展的主流,进行合理地扬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作为“西北花脸王”张兰秦的关门弟子,不到33岁的姜甲利却已经从艺20余年,并且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成为了我省秦腔届“冉冉升起”的“新星”。也许会有人说:“姜甲利太年轻,还没有资格给他做一期采访。”但是姜甲利自己却说:“虽然我很年轻,但是我对秦腔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并不比别人少,而且我与秦腔结缘这二十年的故事确实值得一听。”
姜甲利1984年生于陕西西安,从小就热爱文艺活动,在学校的时候总是合唱队的领唱。1996年喜爱艺术的他报考了陕西省艺术学校,本来想考电子琴专业的姜甲利在看到还有戏曲表演专业之后立刻决定改报该专业。“当时就觉得秦腔在台上能演能唱,要比电子琴出彩很多。”他笑着说。在考前培训班的时候,姜甲利显示出了在秦腔方面的天赋,“别人一天能学四五句,我自己一早上就能学两段,整出的《二进宫》几天就能唱。”因此,姜甲利很顺利地考上了戏曲表演专业。
在学校的时候由于姜甲利个子高、身体壮,被分为花脸演员。在他的班级里就他一个花脸,“我当时在学校那是非常抢手啊,只要是有花脸角色。都是我主演,配演。1998年就参加了全国首届戏曲小梅花奖,并且获得了西北第一个小梅花奖的金奖。获奖回来之后就排了大量的戏,在我们同届的同学中算是最多的了,2001年毕业之后我也就顺利地分配到兰州戏曲剧院工作。”姜甲利回忆道。
这一切看来都很完美,但是谁也想不到姜甲利在未来10年的时间内甚至在台上连一段完整的表演都没有。“到了兰州戏曲剧院之后,我的变声期来了,嗓子一下就不行了。一个戏曲演员最讲究的就是唱,嗓子不行了还怎么从事这行?于是在之后10年里我在团里都是跑龙套的角色,经常一句唱词都没有。我只能自嘲自己是个秦腔的业余爱好者。慢慢的自己也有些灰心,觉得自己干不了这行了。姜甲利笑着对记者说。
没有演出就没有收入,为了生计,姜甲利只好到处跑场子、唱歌、主持婚礼。就这样到了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姜甲利在一次剧院年底考核的时候嗓子有所好转,剧目也受到评委的认可。受到鼓舞的他便开始天天练功,吊嗓子,认真琢磨怎么让自己在唱的方面扬长避短。“说来也怪,我的嗓子好像也慢慢地好了起来,我对秦腔的热爱之火也重新燃了起来,就好像涅槃重生一样。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这10年也许就是对我的考验吧。”姜甲利说。在恩师张兰秦的教导下姜甲利是越唱越好,并且参加了甘肃省戏剧红梅大赛,一举获得了最高奖“红梅表演大奖”。而自己的恩师张兰秦老师也说:“甲利现在和我越唱越像,外行人很难听出我们俩之间的区别。”
“这些年来我最感激的人就是我的恩师,所有弟子中他最偏爱我,但是也对我最严厉。每次我有演出,师傅一定会在演出完给我讲戏,哪里唱的好,哪里唱得不好,绝对不会拖到第二天。没有演出的时候,师傅天天都会给我排戏,有一次下大雨,师傅还是打电话让我正常拍戏,说实话当时我真有点不想去,去了之后看到师傅那么大年纪比我到排练厅还早,衣服和裤子都被雨淋湿了,我真的被感动得一塌糊涂。”采访过程中,除了聊秦腔,姜甲利说的最多的就是张兰秦对他的教导和关怀。
作为一位虽然年轻,但是经历过许多别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的艺术工作者,姜甲利对秦腔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听过秦腔的人都知道,秦腔花脸唱腔比较刚劲、雄厚。在秦腔中,许多唱段“曲调高亢粗犷,韵味铿锵。”由此,有人把秦腔比作烈酒——既能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又能让人完全沉醉入迷。不过,也有人说,秦腔是吼出来的,其唱腔并不十分悦耳。姜甲利认为,“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或者仅仅是某些人的一己之见。他告诉记者,秦腔中花脸的唱腔有‘吼’的成分,然而,除此之外,优美动听、婉转圆润的唱腔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况且就‘吼’本身而言,并不是没有方法的大喊大叫,花脸演员的‘吼’,是一种风格十分独特的艺术,更是要有科学的气息以及准确的发音位置。这样唱出来,才可以把剧中人物的刚烈、豪放等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以酣畅、痛快的感觉。”
平日除了唱戏,姜甲利更喜欢和自己的恩师探讨秦腔未来的发展,他认为,要继承和发展秦腔艺术的个性和特色,作为演员必须苦练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只有过硬的基本功,才能自如地塑造人物,才能把内在之情,用外在之技来体现,而以外在之技、表露人物之情,技和情、情与技相辅相承,关系相连,不可缺一,这样才能演好人物。
姜甲利作为一位年轻秦腔演员,对秦腔未来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表示,尽管秦腔具有独特的魅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其中的某些缺点日益凸显出来。当今社会进入到了一个高速的信息多元化时代。因此,秦腔艺术必须要顺应社会发展的主流,进行合理地扬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秦腔的传承不仅包括道具、化妆、服饰、剧本等物质的传承,尤为重要的是它的程式化表演、唱腔、音乐、舞美等非物质的传承,它要求既要保持戏曲的基本元素,也要通过传承人与被传承人的交流,结合自我舞台经验不断创新,学习前人经验但不拘泥于前人经验。”姜甲利告诉记者。
人物简介
姜甲利,男,国家二级演员,1984年生于陕西长安、1996年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2001年分配至兰州戏曲剧院。师承秦腔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西北花脸王张兰秦。曾荣获全国首届“小梅花”金奖,甘肃省戏剧红梅大赛最高奖“红梅表演大奖”、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文艺先进标兵”称号。曾在省级艺术类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代表剧目有《铡美案》、《忠保国》、《狸猫换太子》、《廉吏于成龙》、《打銮驾》、《探阴山》、《斩单童》、《包公赔情》等……
相关新闻
- 2015-11-11肆意涂鸦 兰州七里河一公益宣传牌成“大花脸”(图)
- 2015-05-14兰州西固中心市场黑油遍地 市场路面成“大花脸”
- 2015-01-17兰州一女子花费8万多做美容手术 脸上却留下疤痕/图
- 2014-11-07榆中:雪花飞舞教室冷 衣着单薄的娃冻红了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