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含民俗 民间艺术焕生机——记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刘兰芳(图)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庆阳女子刘兰芳作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出席了表彰大会,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亲切会见。这既是她家庭和个人的荣誉,也是祖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充分肯定。
刘兰芳家庭共4口人。丈夫张仁民是西峰区肖金镇肖金村南庄组人,中共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甘肃省收藏协会理事、庆阳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西峰区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西峰区政协委员、庆阳仁民香包博物馆馆长、庆阳义渠戎国香包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妻子刘兰芳,祖籍陕北定边县,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师。2002年下岗,从事庆阳民俗文化产业的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工作。2013年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庆阳香包绣制)。女儿张煜瑶,跟随父母学习研究庆阳民间民俗文化,从事非遗文化传承与生产保护工作多年。儿子张煜琛,在浙江艺术学院上学,学习非遗专业。他们夫妇,是一路相携相伴走过人生坎坷路的伴侣,是庆阳民间收藏界人人皆知的收藏爱好者,是民俗百花苑里珠联璧合的搭档,是为“庆阳香包”探寻新路的开拓者。
相濡以沫 志同道合
2002年,庆阳市举办“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刘兰芳将自己收藏的明、清老绣品、香包以收藏品特展展出,在艺术节上,她看到庆阳香包的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刘兰芳和丈夫成立了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了把香包卖到全国各地去,刘兰芳争取每年到一线城市参加商品博览会、推介会、文博会、旅游商品展共六十余次。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每到一地,参展前后都会马不停蹄地参观学习,购买设备,原材料,跟当地的艺人学习不同的制作工艺,设计理念和经营模式。曾先后师从民间艺人刘巧珍老师,鞋履制作大师王冠琴老师,民俗研究专家李寸松、王光普、靳之林、刘志学等,从他们那里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懂得了做事之前先做人的道理。
重视技艺 助困扶残
刘兰芳在肖金镇开办传习所,传承民俗文化,收徒授艺300余人,她的事迹得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每日农经》等媒体的报道。在刘兰芳的庆阳岐黄公司传播有限公司里,招聘了许多贫困妇女,这些妇女来自庆阳市七县一区的农村妇女、下岗职工和留守妇女,虽然她们针线功底都不错,却一直没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在公司里,有一个叫小玲的姑娘,她是一个聋哑少女,因为个性叛逆,家里人又不懂手语,小玲和家人几乎无法交流。刘兰芳看到小玲很有天赋,将小玲纳入了刺绣团队,一有时间,刘兰芳就手把手地教小玲刺绣,绘花样,有时,也会带着她外出逛夜市,既像母亲,又像是朋友。在刘兰芳的帮助下,小玲已经成为创业刺绣团队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公司如今已有20多名员工,4000多名外协加工人员,并不定期的对农村妇女进行技术培训。刘兰芳不仅带领姐妹们走上了致富之路,也将庆阳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庆阳岐黄公司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民俗传承 “香”飘万里
2014年6月底至7月中旬,刘兰芳作为庆阳香包市级传承人受国家文化部之邀,带着她精心准备的庆阳香包,远赴美国,参加了中美两国合作举办的为时两周的“史密森民俗节”。作为中国16个民间民俗项目之一,参加了“中国:传统与生活的艺术”主题活动。7月中旬又赶赴加拿大安大略湖多伦多湖滨艺术中心进行了中国民俗主题展演。不管刘兰芳和张仁民的事业做得有多大,香包卖的有多火,刘兰芳和丈夫始终不忘传承民俗文化。每天,公司员工都要进行晨练,集体利用五分钟时间一起背诵《朱子家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尊老孝亲、家庭和谐的核心价值观。而两人真挚的感情和励志的故事一直深深鼓舞着公司的职工们,成为大家效仿的典范。
刘兰芳家庭,以小家和谐促进了大家的温暖,以大家的努力带动了对国家的贡献,积极发挥自身力量,长期致力于庆阳香包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为发展庆阳文化民俗产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用中华民族最美的道德、情操、家风,去播撒、传递、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关新闻
- 2016-12-27用真情和善心筑起大爱之旅——记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尹建敏一家(图)
- 2016-12-27飞针走线传技艺 带着香包闯世界——记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刘兰芳
- 2016-12-22四世同堂一家亲——记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白金智一家
- 2016-12-19孝老爱亲的楷模——记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武威民勤县三雷镇孙玉芬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