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新城关 兰州城关区第十八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图)
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升。出台《政府工作规则》《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组建政府法律、金融、科技顾问团,行政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建立行政执法岗位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试点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工作,行政执法更加文明公正。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建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项目管理、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实现规范化。全区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实现全公开。主动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2件、政协委员提案474件、网民留言6000余条、行政复议申请52件,办复率均达到100%。
工作作风持续明显好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之以恒整治“四风”问题,清理机关办公用房7364平方米,“三公”经费支出年均下降14%。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任中、离任审计,累计审计领导干部123人次、政府投资项目655个,核减工程款3.5亿元。全力做好“双审”问题整改工作。建立“大督查”机制,实行责任清单制度,执行落实能力明显提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工作约谈、责任追究等8项工作机制,累计约谈1.2万人次,形成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未来五年,是城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期,也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区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确定的“1355”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关这一目标,重点实施空间拓展、文化引领、教育发展“三大攻坚行动”,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深化改革“五项重点”,全力打造现代城关、美丽城关、宜居城关、平安城关、活力城关。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个跨越”“两个突破”“四个提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8%;深化改革、创新创业实现历史性突破,发展质量、城市形象、人民生活、社会环境显著提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分别达到49177元、29619元,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既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2017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区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深化改革“五项重点”,努力实现空间拓展、文化引领、教育发展“三大突破”,不断开创美丽幸福新城关建设新局面。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
坚持投资支撑、消费促进、产业带动、创新引领四轮驱动,加快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充分发挥投资支撑作用。加强项目跟踪服务。不断健全手续审批、土地征收等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实施重大项目100个,加快名城广场等70个续建项目进度,力争焦家湾CBD等14个以上项目开工、省图书馆改扩建等16个以上项目竣工,确保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以上。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围绕“大三产”实施精准招商,建立招商引资绩效评价机制,签约项目300个以上,引进“三个500强”企业10家以上,到位资金450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到60%以上。
充分发挥消费促进作用。优化商业空间布局。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城关商业主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武都路酒泉路中央商务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东岗商业副中心,改造提升西关、南关、东方红广场、东部四大商圈,努力将城关打造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优化传统商业结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大力发展高端商贸业,促进批零住餐四大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大众巷美食街等六大特色商业街区,扶持重点商贸企业50家以上,培育限上企业20家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亿元以上,力争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以五大千亿产业为支撑、四大新兴经济为补充的“5+4”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链。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启动实施浪潮悦达大数据产业基地等3个项目,建设金昌路IT产业一条街;培育壮大秀宝网等10大本土特色电商平台,建成三维e家社区电商便民店60个,实现电商交易额320亿元以上。促进现代金融业聚集发展,引进金融机构2家以上,实施百家企业新三板工程,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5家以上。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A9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8个重点项目,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旅游收入增长25%。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扶持培育新型养老服务企业5家以上,开建区综合福利老年养护中心。促进牛肉面产业规模发展,建成兰州牛肉面产业孵化基地,打造牛肉面品牌连锁店500家,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着力培育四大新兴经济。大力扶持会展、物流、总部、地铁经济,努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举办兰州艺术品收藏博览会等展会50场以上,实现交易额80亿元以上;加快物流企业“出城入园”步伐,新增智能快递配送终端100部以上;建成天宝大厦等总部楼宇5座,新增商务楼宇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税收千万以上楼宇10座;主动加强与市轨道公司的合作,编制地铁经济发展规划,启动地铁沿线商业网点开发,全力打造地铁商圈。
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实施区域协同创新工程。依托辖区科研院所,组建区域协同创新中心3个,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个,打造会宁路“双创”示范街。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扶持金盾化工等1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力争专利申请量达到2000件以上。实施创新载体搭建工程。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平台,加快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产业孵化链条,培育众创空间10个,入孵企业300家以上,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实施创业服务提升工程。建立涵盖创业指导、投融资、信息服务、成果转化等功能的区级“双创”服务平台;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开展创业培训2万人次,实现自主创业1万人。实施企业融资助推工程。有效发挥“双创”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作用,为各类小微企业融资3.5亿元以上;引进天使投资基金2家以上,鼓励各大银行开发“双创”小微企业金融产品。
着力强化城市建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坚决打好城市管理攻坚战,努力在拓空间、夯基础、强管理上下功夫,加快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科学化。
实施空间拓展攻坚行动。推进九州片区开发。加快九州园区“增容扩区”步伐,争取省市批准《九州经济开发区“增容扩区”规划》,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启动九州北部、三条沟、三条岺等区域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推进青石片区开发。加快实施碧桂园三期、兰大青白石校区、白道坪南区改造等3个项目建设,力争整理开发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以上。
增强城市基础承载能力。加快重点市政项目建设。全力配合轨道交通1、2、4号线、雁青黄河大桥等重点市政工程,完成征收50万平方米以上。投入1.5亿元,启动红山根至营盘岭公路建设。全面打通S421#等7条“断头路”。加快便民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5000个以上。新建改造公厕100座,建成垃圾转运站6座、垃圾收集点20处。改造“三不管”楼院10个。建成规范化夜市2个、标准化菜市场2个。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安置先行、以房等人”的原则,统筹实施“一区四片”棚改计划,加快推进主城区27个续建项目,启动伏龙坪、盐场路、青白石、雁儿湾四大片区改造项目,确保省列12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改造4374户。
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健全监督考核体系。建立城市管理责任清单制度,将专业部门纳入监督考核范围,实现监督考核全覆盖;制定《网格员管理办法》,加快构建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考核科学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城中村、小街巷、夜市环境卫生巡查机制。全面推进垃圾不落地工作,实现城区清扫保洁无缝隙、垃圾收集全覆盖。加强物业企业监管,健全物业服务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开展物业行业网格化整合发展试点,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行“互联网+城市管理”模式,依托数字城管平台,有效整合建设、环卫、公安、综治等数字管理平台,加快建成统一调度、数据共享的全区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施小街巷综合整治。整治小街巷800条,改造小街巷10条,亮化小街巷135条,打造城市管理示范街100条,彻底解决“路不平、水不畅、灯不亮”等问题。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网格监管、督查问效等管控措施,集中整治扬尘、燃煤等四大污染源,努力以“网格蓝”织就“兰州蓝”。打造绿色生态景观。实施皋兰山面山观景栈道、南山花海、南滨河东路绿色生态廊道三大景观提升工程,打造南河道生态水系,新建小游园2个,摆放鲜花50万盆,栽植苗木100万株,新增公共绿地100亩。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实施教育发展攻坚行动。推进扩容增量工程。投入1.45亿元,完成和政路小学等4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开建清华小学等2所学校教学楼,加快学校用地拓展和新建小区配建学校回收工作,力争新增办学面积1.8万平方米、学位3360个。加强学前教育发展。积极落实《城关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扶持民办托幼机构100所,逐步提高幼儿入园率。加快两支队伍建设。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引进免费师范生、优秀人才120名。着力打造智慧教育。探索推行“互联网+家庭教育”,建成教育专网、安全监控、课程录播三大教育信息平台。
实施文化引领攻坚行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启动城关区“两馆一场”建设。完成17个街道、107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改造18个农家书屋和乡村舞台。组建千人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扶持60支群众文化团队,举办第二届城关区文化旅游节等10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出台《城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新建全民健身路径30条,建成社区国民体质监测点2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00名,引导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0万人以上。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大兰山”建设,启动实施兰山生态景区、兰州战役遗址公园、兰山特色小镇等工程,着力打造兰山都市旅游休闲带。力争将南湖公园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提升改造农家乐30户。
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依托康乐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分类服务”工作,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造医养融合示范点5家以上。不断扩大分级诊疗范围,积极开展省级专家多点执业试点工作。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区医院提升改造步伐,完成团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工程,打造集康复、养生、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养生馆5家。提高流动人口服务水平。启动流动人口卫计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建成24个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为流动人口提供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等12项服务。
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加强就业服务能力。实施就业服务“1124”计划,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安置困难人员就业2000人,新增就业4万人。深入推进“万企计划”,扶持小微企业、电商企业和便民服务门店1000家。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全面完成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开通24个街道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窗口,推行医保网络征缴模式,实现社会保险“金保网”信息系统全覆盖。加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力争实现应保尽保。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继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实施残疾人“三补”制度,为困难、重度及70岁以上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贴。完成1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2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慢性病干预防治服务。分配保障性住房1000套以上。
着力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加快平安城关建设。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试点县区建设,加快公安分局业务技术用房项目建设,建成1万个公共部位监控探头,健全1万人巡防队伍,组建3万人平安志愿者队伍,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重点领域整治。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暴力恐怖、邪教组织、涉毒、“两抢一盗”等犯罪活动,继续加大城中村等治安复杂区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信访维稳责任。不断健全领导包案制度,建立群体性上访预防化解机制,加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着力化解信访积案。
加快依法治区进程。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出台《城关区“七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实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组建普法讲师团,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加强基层司法阵地建设。成立区级社区矫正监管中心,推行集动态监控、应急处置、远程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矫正模式。启动24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引进社工组织和律师事务所,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完善“大调解”体系,建立劳资纠纷、物业纠纷两个专业调解组织,打造品牌调解室5个。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整合商务、工商、食药、质监、物价等市场监管力量,建立跨部门综合执法模式。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治行动,重拳整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编制《城关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建立行业“黑名单”、市场禁入和信用审查制度。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实行食品生产分级分类管理,建立网络订餐备案管理制度,完成5300家企业“明厨亮灶”工程。
强化城市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监管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九大领域专项整治,启动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建成微型消防站48个,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推进黄河湿地修复治理、大浪沟综合治理项目,加大24条洪道清淤疏浚。加快实施伏龙坪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南山路小学等3处地质灾害治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应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兰州好人、城关好人、道德模范、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加快建设志愿者组织网络和服务阵地建设,建立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鼓励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确保40项测评指标全面达标。新建10个社区学校少年宫。
着力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承接、管理、服务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推进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管理工作,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大城管”体制为目标,出台《城关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方案》,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成立24个街道综合执法队伍,加快构建全区统一调度、部门行业监管、街道属地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政府投资方式。组建城市建设管理投融资公司,编制政府投资计划,建立投资项目库,设立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加大社会融资力度。通过“PPP”、特许经营等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民生事业等领域投资,包装储备项目50个以上。大力推广购买服务。按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在环卫作业、养老服务、法律援助等公共领域推广购买服务,力争购买项目达到80?项次以上。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强化预算管理。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启动编制财政中长期规划,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清单,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全面提升财政管理透明度。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进税制改革。开展“营改增”纳税评估,落实过渡期税收政策,切实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深化农村领域改革。加强“三资”管理。建立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加大村集体财务公开力度,推进村级财务街道代理和定期审计,实现农村“三资”规范透明管理。加快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探索推行股份合作制,加快土地流转工作,努力形成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新格局。
紧紧围绕发展新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加强理论武装,建设学习型政府。不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区委决定。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学习制度,主动贯彻新理念,学习新政策,掌握新知识,不断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
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严格落实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法律顾问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参与重大项目合法审查机制,切实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切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健全重大执法案件备案、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等制度,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强化政务公开、政事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牢记为民宗旨,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群众冷暖记在心上,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民生难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大力推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建立“一号一窗一网”服务机制,着力压缩办理时限,简化办事流程,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强化担当意识,建设责任型政府。始终把干事创业作为从政履职的最大责任,切实增强敢于担当的勇气,修订完善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敢作为、勤作为、善作为。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大力推行挂牌督办、责任清单、定期通报等制度,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不折不扣狠抓落实。
坚持从严执政,建设廉洁型政府。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做好廉政约谈、警示教育等工作。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持续整治“四风”问题。不断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国有资产、项目建设等关键领域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腐败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相关新闻
- 2016-12-04兰州城关区明年为民兴办10件实事 全面打通雁滩地区4条“断头路”
- 2016-12-03兰州城关区校园足球 嘉年华活动启动
- 2016-12-02兰州市城关区4500吨冬春储备菜通过验收
- 2016-12-02兰州东岗交警联合城关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约谈辖区公路客运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