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想当医生的协警不是好交警
作者:张海龙
近日一则兰州市河北交警大队一名年轻协警为一名脚部受伤的摩托车司机擦药的事迹传遍网络。据介绍,二十出头的协警王瑞在11月1日才入职。“平时王瑞在工作中比较热心、成熟稳重,上班的十多天中也没有出现过任何错误。”(据11月15日《兰州晨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兰州晨报》新闻图片里可以看到当事协警王瑞的朋友圈截图上的一段文字:“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责任,不同的管理者,不同的任务,不同的人民子弟,穿上了不同的衣服,有着不同的使命召唤……”我们不知道这段话的产生背景,但能读出其中满满的正能量。其实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我们会看到那些新人,他们可能面容青涩,但在他们身上有种初生之犊不怕虎的冲劲,即常说的职业理想。
因为他们可能刚从学校出来不久,对这个社会抱有新鲜的期待,相信教科书上的信条,相信自己满脑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随着环境的“潜移默化”或周围人的“言传身教”,一些人可能就变“油”了,可以和稀泥、打马虎眼甚至借助权力“揩油”了。人们会说,这个人变质了,至少是平庸了。
因而,如何让一个新人始终保持那份刚入职时的热情和理想,不仅牵涉个人养成,也是一道社会考题。
近日网爆“河南南阳两名交警疑似因查车抢开罚单事件引发言语争执”的事件中,两名当事交警显然是这一队伍中的“老司机”,深谙其中的“潜规则”。在一个潜规则流行的社会,那些奉行规则办事的人就会被挤对,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尤其当交警这类维护社会规则的人也赤膊上阵破坏规则的时候,我们的社会秩序就会陷入一团乱麻。最终形成破窗效应,任何人都想往破了一块玻璃的房子里扔一块砖头。
协警干起上药包扎的活,让人不禁仿用那个流行的句式:不想当医生的协警不是好交警。我们当然并不苛责每一位交警都去学医,但至少说明王瑞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尊重,面对伤者,他首先想到的是救人,并且能慨然自掏腰包。他把自己自觉放在了服务者的地位,并把服务对象当作是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进行换位思考。这其实应该是每一个公职从业者的本心,也是不该忘记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