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正文
投稿

庆阳市西峰区:落实大会精神 加大科技创新

2016-11-09 08:34:53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中国甘肃网11月9日讯 (本网记者 王文武 通讯员 姚建儒) 为全面贯彻落实2016年庆阳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省、市科技工作发展要求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体部署,结合当地实际,西峰区积极制定安排部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思路明晰具有引领和前瞻性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西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以西峰区特色产业为依托,逐步形成东果、南菜、西游、北畜产业聚集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定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西峰区的目标是,到2020年,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省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户,省级创业导师2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建立人才专家库,推广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建立协同创新联盟1个。区本级每年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2%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全社会研发(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措施得到任务合理分工明确

  围绕实现目标任务,着力实施“三四六”科技创新行动,即:搭建三大创新平台,实施四大科技创新工程,健全六大保障措施。搭建三大创新平台:

  着眼于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集中精力建设三大平台。

  提升示范基地承载平台。全区各级示范基地要以创新驱动为目标,推进基地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基地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其向创新型园区转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电子商务创业园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和承载优势,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研发能力强的大项目、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关联的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再造新优势。

  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紧紧抓住全国上下重视科技工作这一大好机遇,开展与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陇东学院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全方位、深层次的科技合作,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和高端人才,发展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到2020年,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

  建立企业内部研发平台。支持企业采取自办、校企共建创办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平台的营运理念和营运模式,向社会开放,示范应用“互联网+”,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四大科技创新工程:

  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好四大科技创新工程。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围绕“东果、南菜、西游、北畜”区域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破解一批制约农业现代化的重大难题,为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基地与科研、推广、教育机构的合作,试验在基地内实施、成果在基地内展示、培训在基地内进行,实现科技与生产、集成与示范、教育与推广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全产业链的技术难题。到2017年,争取创建1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员和2户科技示范户,并培育2个科技扶贫示范村。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坚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发展理念,选择一批创新意识强、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进行助力加速。按照“科技人才—知识产权—政产学研用—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龙头企业”的企业科技创新路线图,培养一支充满活力的“民营科技企业—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高新技术后备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科技企业梯队,挖掘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要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组建一批“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电商平台”,“产、供、销”一体的产业战略联盟,鼓励引导企业成立研发机构,进行传统工艺技术改造,突破共性技术难题及配套技术升级,推动传统工艺、传统产品向高、新、特转型,擦亮叫响特色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科技型企业升级版。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优势产业申报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2020年,培育省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创业导师2名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试验室1个以上,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以上,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每年实施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2项以上。

  用科技项目支撑科技创新发展。贯彻实施《庆阳市西峰区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使西峰区科技项目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对以往省、市、区列科技项目集中进行清理。在抓项目规范化和严格管理的同时,为企业松绑,取消项目推荐环节,简化拨款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宣讲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鼓励、资助企业和个人进行发明创造,开展专利保护专项行动,维护专利权人的权益。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规范化和优势培育工程,搭建银企对接融资平台,推进专利权质押贷款、专利保险和专利股权投资工作,加快培育打造一批创新驱动型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大专利资助力度,提升西峰区专利申请、专利授权的数量和质量。健全六大保障措施:

  着眼于目标任务落实,健全六大保障措施。

  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区上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推进科技创新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和督导作用,协调解决科技创新中的突出问题;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有领导分工负责科技工作,还要指派科技专干办理业务;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各牵头单位要对承担的目标任务负总责,主动协调,统筹推进落实,协作单位要通力配合,按职责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加强对重点工作的跟踪督查,并对检查督导情况进行通报。

  加大科技创新经费财政投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甘肃省科技进步条例》及科技部关于科技进步市、县(区)考核指标要求。财政科技资金重点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项目倾斜。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的导向作用,对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科研项目,鼓励企业先行投入和组织开发,政府按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不同阶段的需求给予支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科技金融有效结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科技投融资机制。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大力宣传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推动创新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增强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大胆质疑的创新自信。重视科研试错探索价值,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加强科学教育,推动科技创新进校园,坚持创新从娃娃抓起,建立校内创新基地,丰富科学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兴趣。开展科技科普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科技活动室,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塑造科学理性精神。加大科技宣传力度,聚焦科技创新,宣传科技创新新典型、新经验和新成果,丰富创新文化内涵,在全社会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健全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务院相关规定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激励措施,修订完善《庆阳市西峰区科技奖励办法》,增设科技创新奖,加大奖励力度,支持企业员工和农村科技能人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鼓励一切有益的微创新、微创业和小发明、小改进,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落实《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创新型庆阳建设的意见》(庆政发[2016]43号)文件精神,对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省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示范园区或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除享受市财政一次性奖励外,区财政也要给予奖励。认真落实《庆阳市专利奖励办法》(庆阳市人民政府令[2016]第5号),继续保留“区级财政对当年申请发明专利实审合格的补助2000元”的专利补助政策,从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创新创业基地、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加强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培养。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改进科技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机制,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梯队建设。完善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分类推进科技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努力在全区形成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协同育人模式,为推动创新型西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科技特派员“升级版”。进一步拓宽科技特派员选派渠道,鼓励科技特派员与中小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合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搭建一批研发平台,实现互惠互利,基本形成以科技特派员为先导,高校和科研推广机构为依托,企业为载体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和基层的长效机制,增强农业科技特人员助农、惠农能力,推动农业科技创业创新。加大统计监测力度。认真贯彻《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投入及统计工作的通知》(庆政办发[2014]95号)文件,分清责任,一手抓投入,一手抓统计。只有不断加入科技创新的鲜活血液,一个活力无限、蓬勃向上、朝气和谐的西峰新面貌一定会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