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投稿

评论:“吃空饷者自我举报”无法复制

2016-10-31 09:56:2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刘姗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吃空饷者自我举报”无法复制

  作者:乾羽

  近日,江苏扬州江都区一企业干部,给央广新闻热线打来电话,称自己超过退休年龄2年,但仍领在职干部的工资,每月8800多元,简直就是在“吃空饷”。(据10月30日央广网)

  吃空饷者自我举报,这怎么可能呢?第一反应是,这样的新闻事件不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在其背后一定有更为复杂的原因——不仅仅是道德洁癖的问题,在利益面前谈道德有时可能会表错情、会错意。

  果然,新闻中自我举报者就涉及身份的模糊——他到底是企业的人,还是事业单位的人?抑或是组织部门管理的准公务员?正是模糊的身份,导致了其退休问题的复杂。于是,干脆就先不办理退休。而既然没有办理退休,也就只能按照在职的标准发放工资。事实上,这则新闻中的吃空饷并非通常所说的吃空饷,人们更司空见惯的吃空饷是:“在编不在岗、死亡不注销、调出不下编、冒领虚报工资”。

  随之,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也便产生,谁来监管吃空饷的行为?按理说,任何单位对于吃空饷的行为都是可以自查的,一个人有没有在职,有没有弄虚作假,有没有虚报工资,只要细心地调查一下,就可以水落石出、真相大白。问题是,当事人自己不会举报,而所在单位也可能因为利益关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冒领的工资是国家的钱,而且吃空饷者通常与一把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何必多此一事呢?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堂而皇之地吃空饷,必然意味着监管的缺位,也必然意味着利益链条的存在。否则,凭什么他可以吃空饷而平安无事?难道,人人都可以得到“过度人性化”的关怀?只要在发现吃空饷行为时顺藤摸瓜,把所有相关者的责任都予以厘清,并从权责对称的角度作出严厉处罚,相信,敢给吃空饷开绿灯者就会少之又少。

  反观吃空饷者的自我举报行为,不仅没有激起公众舆论的普遍赞誉,反而让人看到了吃空饷问题的复杂。试想,如果举报者不是面临身份“两不靠”的尴尬,不是多次反映未果,他还会像现在一样,毅然决然地举报自己吃空饷吗?从这个角度看,吃空饷者自我举报只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个例”,期待下一个自我举报者近似于一种幻想。真正靠得住的,还是制度的监管和纠错。关键时候,刚性制度比道德洁癖可靠得多。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刘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